评书康熙算卦

康熙王朝算卦哪集(天机不可泄露

第一部第十九集。《大明皇帝医案》到底还是失窃了,康熙得知该书是由人市上的苦力拿来换药的,决定一查到底。首先介绍一下康熙王朝第35集内容。海霹雳施琅在出征前,拿出50个铜钱占卜。他告诉大家,只要50个铜钱全部阳面朝上,就预示着此战旗开得胜。海霹雳施琅当众抛洒那50枚铜钱。果然,50枚铜钱全部阳面朝上。于是,福建水师官兵们士气大振。姚启圣悄悄告诉李光地说:“其实施琅用来占卜的那50个铜钱,两面都是阳面”。

古代平民可以用周易占卜吗

可以哦,只要是懂得都可以用周易占卜。古代平民不能自己用易经算,要请算命的易经高手用,易经来为他们算命
八卦包罗万象 根据八卦所代表的象 用五行生克断事情吉凶 简单说的话 就是这样周易可以占卜预测,它的原理是什么?
相信凡是研究过《周易》的人,基本都知道有一种说法,就是此书讲究天地规律。而还有一种说法被更多人所接受,认为《周易》是一部占卜预测的书籍。但最为全面的形容说法是:《周易》用六十四卦的形式记录了大自然的一切规律,这些自然中的规律是永恒的,因此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情况发展进行占卜,并依据那些规律,去推演事物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
《周易》被称为大道之源,因为它讲述“天道”、“地道”、“人道”。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存于世,要像天地一样宽广,拥有大道大德的胸怀,这才是真君子。书中还用了六十四卦象,讲述人在天地间的各种事情。
给人们讲明了伦理,道德及处事方式,禅述天地日月。阴阳也表明了万物都分阴阳,就像人分好人坏人。所以书中第一课讲的就是人们要用天地之德来约束坏的一面,教导我们从天地万物之中去学习感悟。看待《周易》,首先我们要知道《周易》并不等同于《易经》,它是我国先贤为了探索世界的来源所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神话故事就来源于《周易》当中。
古时的人们依据这个神话,认为在天地开辟之初,宇宙是一片死寂和黑暗的。当时没有天地和昼夜之分,此时的世界被称为混沌。《周易》将这种情形称之为太极,天地未成形之前为无极。随着古人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得出自己的经验,后来这些经验直接被演化为《周易》的雏形。
易经如何占卜?
别听他乱扯,一般用金钱占卜最方便。方法上面他已经复制了,你可以参考下。铜钱用乾隆通宝最好,没有的话就用盛世的,用现在的5角也可以。一般盛世的才
周易铜钱占卜的方法?(我要最正式的)
用盛世铜钱,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或宋钱。
用六爻……
要先请神拜师,算钱烧香,然后说弟子……求什么不解。把铜钱正面六个一摞放手心,合摇成一摞。依次排开,有六十四种像,每卦开头语不同,内容不同。分大吉中吉小吉,平,大中小凶……你去百度下,没有的话找人教吧。一时半会不行的,说不完说不清…………
怎样简易占卜
首先准备三枚铜钱(或硬币)。无字的一面叫做“背面”,有汉字的一面叫做“正面”。摇卦时,只需记下每次摇卦出现几个“背面”,共摇6次成卦。
具体操作步骤:
1、三枚铜钱放于手心,双手合扣,意念集中于所测之事,默念片刻。
2、然后,双手摇动手中的铜钱数次,抛落地下,注意查看三枚铜钱出现几个“背面”-------不外乎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一个背面,记作“、”
两个背面,记作“、、”
三个背面,记作“O”
没有背面,记作“X”
如此反复操作,连续6次。
3、摇卦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从下向上排列:
第六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上爻;
第五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五爻;
第四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四爻;
第三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三爻;
第二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二爻;
第一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初爻;
因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规律均是“从小到大”,所以,必须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来排列。
怎样从摇出的铜钱信息认爻:单数个背面记阴,用隔断线表示;单数个正面记阳,用连续实线表示。一背两正是少阴,变卦中阴变阳,三个全背是老阴,不变卦;正面同理。将六次结果相叠就相当于周易中的一挂。
怎样用《易经》占卦铜钱占卜法
前面介绍的《易经》卜卦方法是比较正统,比较准确的。但是操作使用起来很麻烦,效率比较低。所以后人就发明的金钱卦的占卜方法,具体如下:
用三枚铜钱(或者是硬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随便摇几下,然后抛在地上,如果是一个面朝上,便是阳爻,两个面朝上,便是阴爻,三个面朝上是可变阳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9”,三个字都朝上是可变阴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6”。用铜钱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画卦,卦画好之后,再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
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
读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给自己算卦了。
算卦本来是很神圣的东西,而且经历了先人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准确度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占卜的时候得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不是封建,这个你慢慢会体会到它的神奇之处。还有算卦不能乱算,也不能天天算,占卜前,自己先想好要问的事情,占卜得出的结果就是你要问的事情的结果。
怎样用《易经》占卦 稻草占卜法
《易经》卜卦是一种很古老的预测未来的方法,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本文暂且不去考证其是否科学,是否属于封建,只是介绍一下古人常用的比较正规的卜卦以及解卦的方法,以便对《易经》有兴趣的朋友疑惑不解时,自己进行卜卦。
第一种方法是《周易.系辞传》中记载“四营而成《易经》,十有八变而成卦”。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取稻草五十根,取出一根横在前方,实际用的只有四十九根。将四十九根稻草任意一分为二,将左手边的一部分取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然后用右手先将右边的部分四根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为1,2,3,4,不能为0,将余数取出,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再将左手边的一部分按四根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也夹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第二步:将夹在手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用余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做法操作。完成之后,再将夹在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
第三步:再用剩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方法操作,完成之后,将夹在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
完成以上三步之后,剩余的稻草无非就是四种情况:余24根,余28根,余32根,余36根,将剩余的稻草数除以4,得出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四种结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照结果记录下阳爻“一”或阴爻“——”,并将剩余稻草除以4之后得出的数字或6或7或8或9也记录在旁。如此以来便得出了每卦六爻中的第一爻。
按照上面的步骤,用四十九根稻草再重新操作五遍,又得出五爻,按照自下而上的画卦顺寻,画出一卦。这样我们卜的卦的本卦就卜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求其之卦了,即“老阳老阴变,少阳少阴不变”,把6(老阴)变成阳爻,把9(老阳)变成阴爻,得出之卦。
本卦和之卦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解卦了。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
八卦占卜方法
周易八卦,也就是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是周易占卜的基本元素,《易经》将八卦两两配合,翻成八八六十四卦,再用六十四卦来占筮吉凶运程。不可以。占卜为帝王之术,只能为贵族阶级服务,平民是无法享受占卜之术。

康熙给儿媳妇算卦,算命先生说了什么,吓得他马上传位给雍正?

估计这个算命的告诫康熙赶紧要成为下一代,不然将会有灭顶之灾,引起国家动荡。这个儿媳妇的命很好,能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

康熙给儿媳妇算卦,算命先生说:享尽人间“福、禄、寿”,然后就果断传位给雍正了,康熙给看病的这个儿媳妇也就是钮钴禄氏,因为她身材浑厚,面容富态,身体健康程度很好,康熙就觉得弘历身体素质有保障,而且算命先生又如此说,所以就觉得弘历有成大事的本质,所以果断传位给雍正,后来雍正也就传位于弘历。

康熙皇帝的智慧非凡,他在众多儿子之间左右为难,因为这些儿子都很优秀,一时之间他也很难选择,康熙皇帝选择了查看自己的孙子,所以雍正的儿子弘历进入了他的视线,康熙皇帝对孙子进行非常重要的观察。面对精明的弘历,康熙并没有迅速确定他的皇位给谁,但有一天却突然召见了弘历的母亲钮钴禄氏,康熙皇帝一看钮钴禄氏就觉得不是一般人。

据说,钮钴禄氏天生的身材,面部的富有,这代表了她的身体素质很好。由此康熙可以推断,她儿子弘历的身体健康是有保障的。康熙皇帝生下来就有天花,所以他非常关心后继者的健康。但康熙帝还是不放心,让人给钮钴禄氏算命,结果算命人只说了七个字:享尽人间“福、禄、命”。这种算命的方法使康熙皇帝更加确信弘历是清朝未来的皇帝。康熙皇帝将王位传给雍正皇帝。事实证明康熙是对的。雍正决定在有生之年把王位传给弘历,这才有了了清朝60多年的繁荣时期。

康熙皇帝这种选择帝王的方法可以说还是很明智的,这也为清朝持续很长时间奠定了基础。

说:享尽人间“福、禄、寿”。这个就是大富大贵的说法,更有尊为后者的说法。

《连丽如评书《康熙》》免费在线听mp3音频资源,求百度网盘

《连丽如评书《康熙》》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B3KsPerxl6zfH1KkZNaKA

?pwd=mrci 提取码: mrci

连丽如评书《康熙》  

 

《连丽如评书《康熙》》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B3KsPerxl6zfH1KkZNaKA

?pwd=mrci 提取码: mrci    

连丽如评书《康熙》  

中国现代著名的说书,评书人有那些,他们都有那些作品?

单田芳 《瓦岗英雄》(两册,山西人民);
《说唐后传》(春风文艺);
《宫门挂玉带》(中原农民);
《薛仁贵征西》(中原农民);
《明英烈》(春风文艺);
《大明英烈传》(黄河文艺);
《燕王扫北》(中原农民);
《风尘三侠》(中原农民);
《包公案》(黄河文艺);
《七杰小五义》(两册,黑龙江人民);
《白眉大侠》(两册,内蒙古人民);
《铁伞怪》(海天版);
《燕王剑侠》(内蒙古人民);
《大明风流谱》(中国文联);
《大明五杰》(作家版);
《连环套》(内蒙古人民);
《三侠剑》(两册,内蒙古少儿)(三侠剑400回单老已精心录制,其中包括《三侠剑》《续三侠剑》全部和《再续三侠剑》前三十二回,相当精,建议听听);
《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再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童林传•前传》(两册,内蒙古人民);
《童林传•后传》(两册,内蒙古人民)以及“单田芳评书全集”(群众版)等。
袁阔成 1 红岩魂
2 水泊梁山(水浒外传)
3 东周列国-商鞅变法
4 水浒
5 施公案
6 创业史
7 彭公案-三河断奇案
8 艳阳天
9 十三妹
10 薛刚反唐
11 碧眼金蝉
12 长坂雄风(包括在三国演义)
13 过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国演义
16 赤胆忠心
17 暴风骤雨
18 烈火金刚
19 西楚霸王
20 敌后武工队
21 十二金钱镖
22 吕梁英雄传
23 新英雄儿女传
24 刺龟山(包括在野火春风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尔摩斯探案
27 乾隆与纪晓岚
28 十二金钱镖
29 转战陕北
30 李自成-义送摇旗
31 李自成-谷城会献
32 舌战小炉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刘宗珉跳江
34 许云峰赴宴(包括在红岩魂)
35 灞桥挑袍(包括在三国演义)
36 封神演义
37 李自成-红娘子救李信
38 举火招贤
39 五女七贞
40 二五长征
41 常山赵子龙
42 大闹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楼
44 燕青打擂
45 大闹神州擂
46 桃花庄
47 神州擂
48 三声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风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卫延安
刘兰芳 《岳飞传》、《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
田连元 刘秀传》 70——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杨家将》 102——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水浒传》 328——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小八义》(上) 140——电视版
《小八义》(下) 100——电视版
《续小八义》 100——电视版
《海青天》35——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电视版
《施公案》 120——电视版
《双镖记》 100——电视版
《津门传奇》 100——电视版
《血溅津门》40——电台原版
《孙膑演义》12——有同名书籍版出版电台原版
《在彭总身边》12——电台原版
《徐海东将军传》25——电台原版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30——电视版
《辽沈战役》30——电视版
《杨家将》 150——电视版
《瓦岗寨》 120——电视版
《楚汉争雄》 103——电视版
《镜花缘》30——电视版
《包公案》 120——电台原版
《包公案》 100——电视版
《水浒人物传》 180——电视版
《欧阳海之歌》40——电台原版
《遵义会议记事》26——电台原版
《舍命王传奇》17——电台原版
《隋唐演义》(上、下) 140——电视版
《隋唐演义》230——电台原版
《包公案》90——电台新版
《三侠五义》100(电台新版《包公案》续集)——电台版
《隋唐英雄别传系列》(《秦琼别传》10集 《程咬金外传》5集 《罗成别传》10集 《李元霸别传》10集) ——动画评书
《书剑恩仇录》202——电台版
连丽如
《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康熙曾经让人为乾隆算命后就把乾隆接到身边,到底乾隆的八字到底有什么过...

为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测八字的是一个叫“罗瞎子”的术士,据说他推测出弘历有帝王之象!至于康熙爷为什么这样做,还要从选择继承人说起,而这个典故也跟雍正继位有关系!

康熙六十一年,九子夺嫡的事件基本告一段落,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接连被康熙皇帝处置,剩下颇有能力的十四阿哥远在边疆打仗,留在京城的只剩下四阿哥胤禛(雍正)!

这时候,康熙已经年迈,可是对于谁来做皇帝,他依然没有决定,对十四皇子他是最放心的,而且十四皇子有军功在身,应该算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之一;

可是留在身边的四阿哥也不错,极其孝顺,并且生活简朴,懂得为万民着想,也是做皇帝的不二人选,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大臣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可以通过皇孙来选择皇帝!

康熙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胤禛也暗自准备着,怎样将乾隆送到康熙身边,胤禛找准机会,终于让康熙见到了弘历,为了突出弘历的才华,胤禛还特意带了弘昼一起,就为了让康熙爷发现弘历的优势!

康熙见到弘历后,发现他果然与众不同,天生一副地阔方圆的面容,眼睛里有十二分的灵气,康熙被这个孩子深深地吸引,又问了一些弘历的功课,弘历对答如流,说的头头是道,康熙便命人写下弘历的八字,准备让先生看一看!

这一看不要紧,先生居然说弘历乃大富大贵的帝王之象,康熙皇帝认定他就是将来孙子辈的继承人,于是毫不犹豫的将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胤禛也是托了弘历的福了!

乾隆的八字自然是顶好的,在的古代,要是乾隆的八字对他的江山不利,再喜欢都不会让他继位的乾隆八字四位纯全,子午卯酉全了,朱元璋是辰戌丑未全,还有寅已申亥全,乾隆这个好四位纯全,官居极品,不好遍野桃花

评书的起源及历史

“评书”之评是什么意思呢?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里说:“评者,论也,以古事而今说,再加以评论,谓之评书。”评书因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北方叫做评书;江浙一带以及福州叫做评话;湖北、四川等地仍叫做评书。
评书是古老的艺术,历史渊源流长。据《墨子·耕柱》篇载云:“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
这里说“说书”并不是指说唱艺术,不便作为评书的源头。
优孟、优旃、淳于髡等古代“俳优”的劝谏活动,其中就有说故事的,可以看做构成“说话”艺术的重要因素。
隋代笑话大王侯白所说的故事,明显地孕育着评书的因素。
到了明代,北方评书已臻于成熟。从那时起,评书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四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清初。那时,评书名家辈出,柳敬亭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沈龙翔《柳敬亭传》载云:
“敬亭名逢春,字敬亭,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本姓曹,泰州曹家庄人也。李公三才开府泰州,缉地方不法,长吏以逢春应,时年十七八岁一恶少耳。开府轻其罪,乃出亡,云泰兴,佣于某,久之意不乐,遂去。游四方,至宁国,醉卧敬亭山下,垂柳拂其身,遂慨然曰:‘吾今姓柳矣,即号敬亭可乎?’于是名逢春,号敬亭焉。偶闻市中说弹词,心好之,辄习其说,遂以说闻。”
这里的“说弹词”其实就是说书,因此,柳敬亭后来被誉为大说书家。他从师莫后光,颇得真传,擅长说《水浒》、《三国演义》、《精忠岳传》等,技艺卓绝,炉火纯青。周容《春酒堂文集·杂忆七传柳敬亭》载云:“癸巳借敬亭于虞山,听其说数目,见汉壮缪,见唐李郭,见宋鄂、蕲二王,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掷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
在观众眼前,但见说书人物,不见说书艺人,像莫后光说的:“听者倘然若有见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说书说到这般境界,可谓出神入化。
敬亭之后,虽无敬亭,却有他培植的桃李,其中应该一提的是承前启后的评书名家王鸿兴。据传,王鸿兴之后有所谓“三臣、五亮、九茂、十八奎”之说。
第二次高潮在清末民初。代表人物有号称评书大王的双厚坪。
双厚坪,生年不可考,卒于1926年,满族人,艺名双文星。与戏界大王谭鑫培、鼓界大王刘宝全并称“三绝”。
双厚坪所会书目甚多,最拿手的是《隋唐》、《水浒》、《封神榜》、《济公传》。他的艺术风格细腻、风趣、透僻、生动,最善于描绘细节,于细微处显神奇。尤以刻画人物见长。他说《隋唐》,说到秦琼发配到北平,遇见姑母,把他们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艺术功底极为深厚。
第三次高潮,30~40年代。代表人物有王杰魁、连阔如、陈士和等。
王杰魁(1874~1960),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连阔如(1902~1971),满族人,早年从师李杰恩学说《西汉》,后来又向张诚斌学说《东流》。抗日战争前即以《东汉》享名。《三请姚期》、《马武大闹武科场》、《战昆明》等片断最为精。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特别是吸取京剧的表演技巧,丰富了评书的表现力。他的说功、做功、打功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摹拟马跑、马嘶,堪称一绝。
第四次高潮,是50年代以来。这时,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湛、深受欢迎的评书演员,如陈荫荣、袁阔成、李鑫茌、姜存瑞、田连元等。他们各有特色,陈荫荣表演细腻、逼真,尤擅运用典故,李鑫茌艺术功力深厚,表演细腻、平和,而袁阔成则是热闹火炽、幽默风趣。
评书艺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一劫,中断达十年之久。粉碎“四人帮”之后,刘兰芳的《岳飞传》一炮打响,先后有数十家电台竞相转播,形成了风靡全国的“岳飞传热”。刘兰芳嗓音洪亮,吐字清楚,语言流畅,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以刘兰芳《岳飞传》为突破口,评书艺术得以迅速复苏。不论传统评书,还是新编评书,都获得空前的发展,评书园地呈现了百花吐艳的动人风貌。
下面再谈一谈评书的艺术结构内容。评书的艺术结构十分丰富,这里只说说“梁子”、“扣子”以及剪裁艺术。
所谓“梁子”,就是旧时评书艺人手里类似提纲的底本。根据“梁子”说书,曲艺术语叫“匝”或“跑梁子”。新编评书大抵是先有文学脚本,然后排练演出。虽不排斥即兴式的“现挂”,但文学脚本与实际演出内容出入不大。旧时说评书的情形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师承关系口传心授得来的,曲艺术语叫做“道儿活”;另一类型是由文学著作发展而成的,曲艺术语叫做“墨刻儿”。不论“道儿活”还是“墨刻儿”,都可能有“梁子”,即专门供艺人说书时使用的提纲式的底本。
随着时代变迁和评书艺术的发展,新编评书大抵都有了文学脚本,“梁子”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跑“梁子”所体现的“匝”的功夫却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不论文学脚本多么严谨和完备,评书表演中的即兴发挥仍是不可缺少的。它反映了口头文学艺术的变异性,如果一位评书演员熟谙跑“梁子”的技巧,将大有裨益。
评书的情节由大大小小的单元组成。曲艺术语称大的单元为“坨子”,如《水浒》里有关武松、宋江等几个十回书,俗称“武十回”、“宋十回”,就属于“坨子”。小单元称作“回目”,即演员说的“当日书”,如“赤壁之战”里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阚泽下书”、“庞统献计”、“孔明看病”、“借东风”、“华容道”等。有时一个“回目”也不见得当天说完,其中又可以包括若干小的“回目”。如“武十回”里的大“回目”“杀嫂”又包括“武二回家”、“武大显魂”、“告状”、“杀嫂”、“怨兄”等几个小“回目”。“回目”之间*扣子连接。譬如《朱元璋演义》五十一回《逛滁州太量探军情,布阵迷元帅攻心术》里说到脱脱看练把式,觉得此人真有本事,顿生爱将之意,正待上前,结尾处拴了“扣子”:
脱脱一看,正是个好机会,我去跟他们爷儿俩商量商量,脱脱想罢,刚要往把式场里边走,忽然身后有人往前一挤,说了声:“慢走!”他回头一看,惊叫道:“哎呀,不好!”欲知后面来者何人,且看下回。
脱脱大声惊叫,说明来者不善,逗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只好“且看下回”,可是,“他扭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在当铺门口把算卦先生带走的那个老头”。“扣子”解开,就接着往下说。
“扣子”有大有小,每个“回目”里“扣子”常常不止一个。大“扣子”可以贯穿到底,小“扣子”俯拾皆是。评书《王者》的大“扣子”是60万两饷银的下落和巡抚、州佐的命运,贯穿着整段评书。其中较为重要的“扣子”有庙里失银,巡抚限期追回银子,进山见到王者,持函复命,再次寻找王者,巡抚丧命。每一个“扣子”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又环环相扣,步步发展,构成曲折多变,摇曳多姿的情节。有些“扣子”并非出自情节,也可以*语言叙述引起悬念。
评书讲究剪裁艺术。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张嘴难说两家话”,“剪断接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无巧不成书”,“说时迟,那时快”,这此些评书术语都是多年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概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张嘴难说两家话”,都属于处理头绪和线索的剪裁方法。评书里的人物、情节、线索常常不止一个,为了便于叙述,必须分清先后顺序,轻重缓急,用这类剪裁方法加以处理。“各表一枝”的“枝”应当是大情节的枝杈,至少两个,多则不限,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可以解决头绪纷繁的问题,而从积极意义看,则解决了时间错落和空间转移的问题。
“剪断接说”,又称“剪短截说”、“简短捷说”,属于省略的剪裁手法。“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话”,不是“说话”的意思,而是“故事”的意思。“一路无话”,“一夜无话”的“无话”就是“没有故事”的意思,也是省略的剪裁手法。如评书《向杲》里的一段:
波斯一听向晟兄弟是那么知理,心里自然格外的喜欢,当天就规定好了迎娶的日子,其实一千两银子哪行?波斯把自己积下来的钱,全都加在一块儿,这才够了身价的数目。银子交给了领家妈妈之后,又拿出了若干钱给跟人、唱手、伙计的,就这么一说哇,波斯光光,欢欢喜喜的离开*院了。简短捷说吧,波斯成了向晟的妻子,已经有两三个月了。
《岳飞传》第六回《枪挑小梁王》说到小梁王柴桂在武科场耀武扬威,有这么一段:
杨再兴这一败走,科场的举子更议论了:“这小子使的是宝刀,削铜剁铁,切金断玉,一般兵器不行。”你捅我,我捅你,都自己掂量自己,不行,别给人家凑数。另外,柴桂现在玩命了,叫他伤了白伤。
剪断截说,小梁王柴桂连胜五杰,威震科场。等他再叫阵,科场上鸦雀无声,没人答言。
这两处“剪断接说”虽然都是省略手法,但也略有不同,前者着重于时间的跳跃性,在向晟与波斯结婚后的两三个月里,没有什么事可讲,因而一笔带过。后者则着重于情节的跳跃性。小梁王打败杨再兴之后,武科场里并非没什么事,而是发生了“小梁王柴桂连败五杰”的故事,如果一一写来,艺术上雷同,索然无味,不如省略。有故事之处多说,没有故事之处尽量节省笔墨,是这一剪截手法的要领。
“无巧不成书”,此属误会手法。就是把具有偶然性的因素编织在一起,构成富于变化,饶有情趣的情节。如评书《向杲》里的一段:
向晟就在这个地方来回地遛:由北头遛到南头,再由南头转回来往北遛,每天就这在这地方转着。等走到庄公子住的胡同儿,自己就微微的探身往里看看,走到这儿就掉脸往里瞧瞧。他是每天如此,说话,可就有这么四五天的功夫了。
事有凑巧,这天向晟在胡同口儿外来回遛着,正赶上庄公子的管家买好,这小子也不知出去买什么去了,提着一包东西从外边回来。刚要进胡同啊,一眼就瞧见向晟了。
向晟在庄公子住的胡同外边来回遛,是一件事情;庄公子的管家买好从外面回来,是另外一件事情。两件事情碰到一起,庄公子管家买好就瞧见了向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寓必然于偶然,就是“无巧不成书”的“巧”。只有偶然性而没有必然性,则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只有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平铺直叙而已。俗语说的“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然蕴含着一个“巧”字;其实,“哪壶开了提哪壶”,也蕴含着一个“巧”字。正确地把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无巧不成书”的效用。
“说时迟,那时快。”评书《头请姚期》里说到邳彤跟姚期交手有那么一段:
只见邳彤催马拧枪奔了姚期,抖枪就扎,枪尖直奔姚期的哽嗓咽喉,姚期也不躲不闪,“蹲裆骑马式”往那儿一蹲,左胳膊往前一伸,左手握拳,右手的鞭搭在左胳膊腕上,使了个“霸王亮甲式”。刘秀在旁边儿这份儿着急啊!心说:“糟了!这是什么把式?‘狗熊耍扁担——挨揍的把式’啊!甭说邳彤用枪扎啊,就是人家用马一冲一撞也受不了啊!完了!姚皇兄非丧命在邳彤的枪下不可!”说时迟,那时快,眼瞧着邳彤的枪真扎来了,刘秀“哎哟”一声:“姚皇兄性命休矣!”一闭眼,准知道这回姚期完了。邳彤手中枪扎过来也藏着招哪,姚期要是让扎,那他就真扎呗;要是不让,那就抽枪变招。可是,姚期他真不躲不闪,那邳彤还真不扎,扎枪恶地奔了姚期,眼瞧着就要扎上了,姚期不躲是不躲,稳如泰山;要躲,急如风,快如电,“唰”的一声,两条腿就并到一处啦,往右边稍微一躲,邳彤的枪就扎空了!
邳彤大枪一扎,姚期巧妙一闪,间不容发,“那时快”嘛。但演员说到这儿,必须拉长时间,慢慢地把事情说个一清二楚,“说时迟”嘛!只有如此,才有助于渲染紧张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评书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是什么意思呢?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里说:“评者,论也,以古事而今说,再加以评论,谓之评书。”评书因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北方叫做评书;江浙一带以及福州叫做评话;湖北、四川等地仍叫做评书。
评书是古老的艺术,历史渊源流长。据《墨子·耕柱》篇载云:“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
这里说“说书”并不是指说唱艺术,不便作为评书的源头。
优孟、优旃、淳于髡等古代“俳优”的劝谏活动,其中就有说故事的,可以看做构成“说话”艺术的重要因素。
隋代笑话大王侯白所说的故事,明显地孕育着评书的因素。
到了明代,北方评书已臻于成熟。从那时起,评书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四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清初。那时,评书名家辈出,柳敬亭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沈龙翔《柳敬亭传》载云:
“敬亭名逢春,字敬亭,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本姓曹,泰州曹家庄人也。李公三才开府泰州,缉地方不法,长吏以逢春应,时年十七八岁一恶少耳。开府轻其罪,乃出亡,云泰兴,佣于某,久之意不乐,遂去。游四方,至宁国,醉卧敬亭山下,垂柳拂其身,遂慨然曰:‘吾今姓柳矣,即号敬亭可乎?’于是名逢春,号敬亭焉。偶闻市中说弹词,心好之,辄习其说,遂以说闻。”
这里的“说弹词”其实就是说书,因此,柳敬亭后来被誉为大说书家。他从师莫后光,颇得真传,擅长说《水浒》、《三国演义》、《精忠岳传》等,技艺卓绝,炉火纯青。周容《春酒堂文集·杂忆七传柳敬亭》载云:“癸巳借敬亭于虞山,听其说数目,见汉壮缪,见唐李郭,见宋鄂、蕲二王,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掷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
在观众眼前,但见说书人物,不见说书艺人,像莫后光说的:“听者倘然若有见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说书说到这般境界,可谓出神入化。
敬亭之后,虽无敬亭,却有他培植的桃李,其中应该一提的是承前启后的评书名家王鸿兴。据传,王鸿兴之后有所谓“三臣、五亮、九茂、十八奎”之说。
第二次高潮在清末民初。代表人物有号称评书大王的双厚坪。
双厚坪,生年不可考,卒于1926年,满族人,艺名双文星。与戏界大王谭鑫培、鼓界大王刘宝全并称“三绝”。
双厚坪所会书目甚多,最拿手的是《隋唐》、《水浒》、《封神榜》、《济公传》。他的艺术风格细腻、风趣、透僻、生动,最善于描绘细节,于细微处显神奇。尤以刻画人物见长。他说《隋唐》,说到秦琼发配到北平,遇见姑母,把他们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艺术功底极为深厚。
第三次高潮,30~40年代。代表人物有王杰魁、连阔如、陈士和等。
王杰魁(1874~1960),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连阔如(1902~1971),满族人,早年从师李杰恩学说《西汉》,后来又向张诚斌学说《东流》。抗日战争前即以《东汉》享名。《三请姚期》、《马武大闹武科场》、《战昆明》等片断最为精。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特别是吸取京剧的表演技巧,丰富了评书的表现力。他的说功、做功、打功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摹拟马跑、马嘶,堪称一绝。
第四次高潮,是50年代以来。这时,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湛、深受欢迎的评书演员,如陈荫荣、袁阔成、李鑫茌、姜存瑞、田连元等。他们各有特色,陈荫荣表演细腻、逼真,尤擅运用典故,李鑫茌艺术功力深厚,表演细腻、平和,而袁阔成则是热闹火炽、幽默风趣。
评书艺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一劫,中断达十年之久。粉碎“四人帮”之后,刘兰芳的《岳飞传》一炮打响,先后有数十家电台竞相转播,形成了风靡全国的“岳飞传热”。刘兰芳嗓音洪亮,吐字清楚,语言流畅,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以刘兰芳《岳飞传》为突破口,评书艺术得以迅速复苏。不论传统评书,还是新编评书,都获得空前的发展,评书园地呈现了百花吐艳的动人风貌。
下面再谈一谈评书的艺术结构内容。评书的艺术结构十分丰富,这里只说说“梁子”、“扣子”以及剪裁艺术。
所谓“梁子”,就是旧时评书艺人手里类似提纲的底本。根据“梁子”说书,曲艺术语叫“匝”或“跑梁子”。新编评书大抵是先有文学脚本,然后排练演出。虽不排斥即兴式的“现挂”,但文学脚本与实际演出内容出入不大。旧时说评书的情形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师承关系口传心授得来的,曲艺术语叫做“道儿活”;另一类型是由文学著作发展而成的,曲艺术语叫做“墨刻儿”。不论“道儿活”还是“墨刻儿”,都可能有“梁子”,即专门供艺人说书时使用的提纲式的底本。
随着时代变迁和评书艺术的发展,新编评书大抵都有了文学脚本,“梁子”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跑“梁子”所体现的“匝”的功夫却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不论文学脚本多么严谨和完备,评书表演中的即兴发挥仍是不可缺少的。它反映了口头文学艺术的变异性,如果一位评书演员熟谙跑“梁子”的技巧,将大有裨益。
评书的情节由大大小小的单元组成。曲艺术语称大的单元为“坨子”,如《水浒》里有关武松、宋江等几个十回书,俗称“武十回”、“宋十回”,就属于“坨子”。小单元称作“回目”,即演员说的“当日书”,如“赤壁之战”里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阚泽下书”、“庞统献计”、“孔明看病”、“借东风”、“华容道”等。有时一个“回目”也不见得当天说完,其中又可以包括若干小的“回目”。如“武十回”里的大“回目”“杀嫂”又包括“武二回家”、“武大显魂”、“告状”、“杀嫂”、“怨兄”等几个小“回目”。“回目”之间*扣子连接。譬如《朱元璋演义》五十一回《逛滁州太量探军情,布阵迷元帅攻心术》里说到脱脱看练把式,觉得此人真有本事,顿生爱将之意,正待上前,结尾处拴了“扣子”:
脱脱一看,正是个好机会,我去跟他们爷儿俩商量商量,脱脱想罢,刚要往把式场里边走,忽然身后有人往前一挤,说了声:“慢走!”他回头一看,惊叫道:“哎呀,不好!”欲知后面来者何人,且看下回。
脱脱大声惊叫,说明来者不善,逗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只好“且看下回”,可是,“他扭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在当铺门口把算卦先生带走的那个老头”。“扣子”解开,就接着往下说。
“扣子”有大有小,每个“回目”里“扣子”常常不止一个。大“扣子”可以贯穿到底,小“扣子”俯拾皆是。评书《王者》的大“扣子”是60万两饷银的下落和巡抚、州佐的命运,贯穿着整段评书。其中较为重要的“扣子”有庙里失银,巡抚限期追回银子,进山见到王者,持函复命,再次寻找王者,巡抚丧命。每一个“扣子”都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又环环相扣,步步发展,构成曲折多变,摇曳多姿的情节。有些“扣子”并非出自情节,也可以*语言叙述引起悬念。
评书讲究剪裁艺术。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张嘴难说两家话”,“剪断接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无巧不成书”,“说时迟,那时快”,这此些评书术语都是多年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概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张嘴难说两家话”,都属于处理头绪和线索的剪裁方法。评书里的人物、情节、线索常常不止一个,为了便于叙述,必须分清先后顺序,轻重缓急,用这类剪裁方法加以处理。“各表一枝”的“枝”应当是大情节的枝杈,至少两个,多则不限,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可以解决头绪纷繁的问题,而从积极意义看,则解决了时间错落和空间转移的问题。
“剪断接说”,又称“剪短截说”、“简短捷说”,属于省略的剪裁手法。“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话”,不是“说话”的意思,而是“故事”的意思。“一路无话”,“一夜无话”的“无话”就是“没有故事”的意思,也是省略的剪裁手法。如评书《向杲》里的一段:
波斯一听向晟兄弟是那么知理,心里自然格外的喜欢,当天就规定好了迎娶的日子,其实一千两银子哪行?波斯把自己积下来的钱,全都加在一块儿,这才够了身价的数目。银子交给了领家妈妈之后,又拿出了若干钱给跟人、唱手、伙计的,就这么一说哇,波斯光光,欢欢喜喜的离开*院了。简短捷说吧,波斯成了向晟的妻子,已经有两三个月了。
《岳飞传》第六回《枪挑小梁王》说到小梁王柴桂在武科场耀武扬威,有这么一段:
杨再兴这一败走,科场的举子更议论了:“这小子使的是宝刀,削铜剁铁,切金断玉,一般兵器不行。”你捅我,我捅你,都自己掂量自己,不行,别给人家凑数。另外,柴桂现在玩命了,叫他伤了白伤。
剪断截说,小梁王柴桂连胜五杰,威震科场。等他再叫阵,科场上鸦雀无声,没人答言。
这两处“剪断接说”虽然都是省略手法,但也略有不同,前者着重于时间的跳跃性,在向晟与波斯结婚后的两三个月里,没有什么事可讲,因而一笔带过。后者则着重于情节的跳跃性。小梁王打败杨再兴之后,武科场里并非没什么事,而是发生了“小梁王柴桂连败五杰”的故事,如果一一写来,艺术上雷同,索然无味,不如省略。有故事之处多说,没有故事之处尽量节省笔墨,是这一剪截手法的要领。
“无巧不成书”,此属误会手法。就是把具有偶然性的因素编织在一起,构成富于变化,饶有情趣的情节。如评书《向杲》里的一段:
向晟就在这个地方来回地遛:由北头遛到南头,再由南头转回来往北遛,每天就这在这地方转着。等走到庄公子住的胡同儿,自己就微微的探身往里看看,走到这儿就掉脸往里瞧瞧。他是每天如此,说话,可就有这么四五天的功夫了。
事有凑巧,这天向晟在胡同口儿外来回遛着,正赶上庄公子的管家买好,这小子也不知出去买什么去了,提着一包东西从外边回来。刚要进胡同啊,一眼就瞧见向晟了。
向晟在庄公子住的胡同外边来回遛,是一件事情;庄公子的管家买好从外面回来,是另外一件事情。两件事情碰到一起,庄公子管家买好就瞧见了向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寓必然于偶然,就是“无巧不成书”的“巧”。只有偶然性而没有必然性,则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只有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平铺直叙而已。俗语说的“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然蕴含着一个“巧”字;其实,“哪壶开了提哪壶”,也蕴含着一个“巧”字。正确地把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无巧不成书”的效用。
“说时迟,那时快。”评书《头请姚期》里说到邳彤跟姚期交手有那么一段:
只见邳彤催马拧枪奔了姚期,抖枪就扎,枪尖直奔姚期的哽嗓咽喉,姚期也不躲不闪,“蹲裆骑马式”往那儿一蹲,左胳膊往前一伸,左手握拳,右手的鞭搭在左胳膊腕上,使了个“霸王亮甲式”。刘秀在旁边儿这份儿着急啊!心说:“糟了!这是什么把式?‘狗熊耍扁担——挨揍的把式’啊!甭说邳彤用枪扎啊,就是人家用马一冲一撞也受不了啊!完了!姚皇兄非丧命在邳彤的枪下不可!”说时迟,那时快,眼瞧着邳彤的枪真扎来了,刘秀“哎哟”一声:“姚皇兄性命休矣!”一闭眼,准知道这回姚期完了。邳彤手中枪扎过来也藏着招哪,姚期要是让扎,那他就真扎呗;要是不让,那就抽枪变招。可是,姚期他真不躲不闪,那邳彤还真不扎,扎枪恶地奔了姚期,眼瞧着就要扎上了,姚期不躲是不躲,稳如泰山;要躲,急如风,快如电,“唰”的一声,两条腿就并到一处啦,往右边稍微一躲,邳彤的枪就扎空了!
邳彤大枪一扎,姚期巧妙一闪,间不容发,“那时快”嘛。但演员说到这儿,必须拉长时间,慢慢地把事情说个一清二楚,“说时迟”嘛!只有如此,才有助于渲染紧张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说书软件_免费听书_罗胖推荐的高品质听书
听书VIP60天限时免费领取。下载得到App,想听几本听几本,听60本相当于节省300元。精选书单,必读书籍,新书经典名著免费听。 半小时听完1本书的精华解读。
得到(天津)文化传播..广告 
天猫电器城,评书收音机,十足震撼,想你所需!
评书收音机,天猫电器城,品牌直营,劲爆视听感受,天猫品牌直营,买得更放心!天猫电器城,品牌旗舰,闪电到家,超值包邮,智新生活!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评书起源于什么地方?
评书的历史和发展 评书的南北两支派,都是明末清初柳敬亭传下来的。柳敬亭在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随漕运总都蔡士英北,曾在北京说评书,而且收了王鸿兴为徒,因此在京师播下了种。王鸿兴手下有何良臣、安良臣、邓光臣三徒弟,时人称为“三臣”,成为评书权威,且自立门户,后来北京的评书演员皆是这三个派传流下来的。当年,说评书的这个门户,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曾在掌仪司立案,有皇家颁发的龙票。直至光绪年间,这件历史文物,才被评书界的一位后人所遗失。 早年,评书本是说唱相兼的玩艺,有如现代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说与唱相辅相成。只因光绪年间听书的多为一班太监。因此,被宫中慈僖所闻,传其入宫。在禁地演唱诸多不便,遂改“评讲”,仅以桌凳各一,醒木一块,去掉弦鼓,用评话演说。于是,说评书这种表演形式就被肯定下来了。 清代,民间说评书的,绝大多数是在街面的甬路两旁支棚立帐,摆上长板凳,围成长方形的场子,谓之“撂地”。只有少数评书艺人才上茶馆献艺。庚子事变(公元1900年)后,评书茶馆才畅兴起来,民初是评书茶馆的鼎盛时期。 开茶馆的初创“书座”,须通一个所谓“请事家”(即说书馆内的主持邀角者)来邀请评书演员。照例由头一个演员给评书茶馆举行“开荒破台”仪式——祭周庄王、文昌帝君、柳敬亭之后,送给这位评书演员一个装有的“台封”才能开业。在收入上按评书界的行规是“三七下帐”,说书的挣一元钱,个人只拿七角;开茶馆的拿三角。开书头天和最末一天挣了钱“头尾不下帐”全归说书的。每一位说书的演员,在一个书馆内只许说两个月,名为“一转”。内城的评书茶馆都是白天说书,晚上卖清茶。前三门以外的评书茶馆都是白天卖清茶,灯晚说书。内、外城的评书茶馆,黑白天都说书的只有宣武大街路西”如云轩”、“森瑞轩”;磁器口虹桥“天有轩”和天桥“福海居”。 评书,演者仅一人,光说不唱,其道具不过醒木一块、手绢一块、折扇一把。开书时先念一套赞词,多是赞以上三种道具,然后才转入正题。所说的书目多是整本大套的长篇书目,每说完一小段便使“扣子”,用以抓住听众。一般传统书目的内容,是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有袍带书《三国》、《西汉》等;长枪书《精忠岳传》、《英烈》,等;短打书《水浒》、《七侠五义》等;神怪书《西游记》、《济公传》等之分。小段的“片子活”以《聊斋》故事为题材的书目《崂山道士》、《梦狼》、《画皮》等。50年代以后编演的新书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长篇及许多中、短篇书目。 北京近代评书演员辈出。如:清末民初的双厚坪(艺名双文兴),满族,北京人,说书路子宽,常以《水浒》、《精忠》为最精采的书目,当时被誉为“评书大王”,与谭鑫培、刘宝全合称“艺坛三绝”。双厚坪的后人杨云清最擅说《济公传》和《水浒》。群庆福,自清末至民国期间在评书界享名40年,以说“公案”书见长。有“活黄天霸”的别称。王杰魁,23岁即开始在北京说评书,专说《七侠五义》。连阔如,满族人,抗战前,以说《东汉》成名。解放后说《三国》、《水浒》,也获得好评。 80年代以来,天桥宣武书茶馆有连丽茹的评书《东汉》、《西汉》、蔡连贵的《隋唐》。现在,天桥乐茶园有马增琨的评书《七侠五义》。
6 浏览86467180-06-08
评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在北京流行的评书,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的。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已有十代演员。其中最负盛名的有:"评书大王"双厚坪(第六代),"净街王"王杰魁(第八代),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第九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第十代)。他们都擅说冠笏袍服、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解放以来,在编演新书方面有成就的演员有袁阔成、田连元、李庆良、田占义等。
1 浏览96
评书的来历是什么
起源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传统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在北京流行的评书,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仪司立案授徒。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13 浏览86467180-06-07
评书的历史从哪里来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传统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在北京流行的评书,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仪司立案授徒。
1 浏览86467180-06-08
评书的历史
以说书者的说法:评书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王是评书的祖师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唐代出现了一种曲艺艺术和评书的表演方式相似,这种曲艺形式称为:“说话”。到宋代中兴时期。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说话”发展到俗说后表演方式与“评书”是非常类似的。事实上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三国演义》话本为《全相平话三国志》;《水浒传》则为《醉翁谈录》。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吃。”说明当时喜欢说话这门曲艺的百姓是非常多的。 说书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为了搏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实际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他的老师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中华人民成立后,评书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给评书极大的生存空间。评书艺人又创作了许多新的段子,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文革结束,评书艺人又创作了不少段子,甚至也说几段外国书,比如《珍珠港》(书名《太平洋海战》)。21世纪,出现动画评书,如单田芳的《白眉大侠》,田连元的《杨家将》、《海青天》、《李元霸别传》、《罗成别传》,孙一的《时迁演义》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评书专栏,部分电台更有专门的评书或故事频率。主要听众是老年人或出租车司机,评书仍很受听众的欢迎,其中原因除了本身评书喜闻乐见,还由于广播的局限。但一些评书演员担心评书会渐渐的消失,很难再看到年轻的说书人了。也有很多青年演员在为评书努力,有的在书馆传承古老的说书艺术,有的大量的创作新作品,录制音频、视频;正式从业者不多,但是业余爱好者不少;还有很多相声演员也在其他时间里说评书。1.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
2.评书在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83年属猪男2021年每月运势,2021属猪男全年运势1983

提起83年属猪男2021年每月运势,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1属猪男全年运势1983,另外,还有人想问属猪人2021年每月运势,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83年属猪人2021年运势运程每月运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属猪男全年运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83年属猪男2021年每月运势

1、83年属猪男年每月运势:属猪男全年运势

进入年之中的时候,83年属猪男已经38岁,这一年运势较为平稳,可以暂且放下心来了。“太极贵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化解危机,迎来好事。属猪人心态比较平稳,期望拥有安静平和的小日子,这在年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工作稳步前行,每天都不会遇到难缠的问题,手头上虽说没有大钱,但小钱肯定还是有的。感情上比较稳定,家庭生活和睦幸福,虽说偶尔也会出现摩擦,但很快便能够解决。健康上,不太会遇到重大疾病,或是意外,这都是不太好的。

这一年38岁的属猪男财运运势83男猪2021运势详解每月。

年的属猪人在年的财运运势较好,由于事业的上升,所以薪资方面自然都有了提高。属猪人这一年只要静下心来,专心搞事业,肯定会收获到大量的财富,能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在年,属猪人不用因为没有钱财而发愁,手头的经济是比较宽裕的。不过属猪人在偏财方面没有波动,建议不要去用大量的金钱投资理财,否则很可能会打水漂。实在想要尝试,可以先投资一小笔钱看看效果,这样即使亏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另外,属猪人在外出时不要携带大量的钱财,也不要过于张扬,否则被不法分子盯上,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况喝威胁的出现。年属猪男年事业运势

83年出生的属猪男,给人的感觉不是特别的积极向上,在职场上也不爱出风头。年属猪的男,将会一如既往的这种风格,默默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过,由于属猪人的人缘不错,头脑也很聪明,这一年职场会遇到人生中的贵人。若是属猪的男能够把握住机会,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建议属猪男多多规划一下自己的将来,在这一年把握住机会好好的大干一场。毕竟如今才38岁,正是人生中的年纪,虚度光阴也就意味着对于时间的浪费1983年属猪九月份运势2021。

2、83年属猪男年每月运势:属猪人年每月运势

1983年属猪2021年运势男。

3、83年属猪男年每月运势:83年属猪人年运势运程每月运程

年的生肖猪在年的各方面运势都很不错,事业上会有很大的提升,得到的重用。感情方面,单身的属猪人桃花运较好,会遇到自己的结婚对象,若一切顺利的话,会很快遇到那个她。在财运上,属猪不用发愁,由于事业的不断上升,薪资自然也是在不断地上涨,极大的改善了生活质量。

年的属猪人在事业上会有很大的起色,由于他们的行动力很强,每次都能出色的把上司布置的任务给完成好,所以也受到了重用。在年,属猪人会变得十分忙碌,虽然很多时候付出和收获都不成正比,但是这些辛勤的付出都被上司看在眼里,这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如果一直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任劳任怨不搞歪门,升职加薪都是常有的事情。建议年出生的属猪人,在这一年中要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否则才华都被埋没了。

年属猪人年财富运势

83年属猪人2021年运势运程每月运程

年的属猪人在年的财富运势较好,由于事业的上升,所以薪资方面自然都有了提高。属猪人这一年只要静下心来,专心搞事业,肯定会收获到大量的财富,能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在年,属猪人不用因为没有钱财而发愁,手头的经济是比较宽裕的。不过属猪人在偏财方面没有波动,建议不要去用大量的金钱投资理财,否则很可能会打水漂。实在想要尝试,可以先投资一小笔钱看看效果,这样即使亏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另外,属猪人在外出时不要携带大量的钱财,也不要过于张扬,否则被不法分子盯上,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要想进一步提升和稳固财运,属猪人今年可奉请一件[增庆堂锦鲤丰年]来作为财运事业的吉祥物,寓意年的财运和事业顺遂如意、财禄丰裕,家庭平安。

年属猪人年感情运势

年的属猪人在年感情运势比较平稳。对于很多热恋中的属猪人来说,在这一年结婚是再适合不过了,若是准备结婚,要定下一个好日子,这样之后生活才会越过越红火。而对于单身的属猪人,这一年的桃花运不断,不过要注意识别烂桃花,以免遭到别人算计。另外,单身的属猪不要朝三暮四,不要出现脚踏两条船的事情,真诚的对待伴侣,早日找到自己的心仪之人,相伴着度过一生。无论是单身还是有伴侣的属猪男女,年还可随身佩戴或者在枕头下放一串[增庆堂禄羊旺猪妙尚手绳],红手绳自古是维系姻缘的吉祥饰品,又有生肖贵人相合的玉饰,寓意今年姻缘顺遂;单身人士寓意多得人缘,祈愿早遇伊人;而有对象的属猪人则寓意感情稳定,家庭。

年属猪人年健康运势

年的属猪人在年的健康情况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抵抗力的下降,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疾病的侵蚀。尤其是在季节变化之际,很容易感冒发烧,应该及时喝药或者去医院输液,出门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被别人传染感冒。除了出门要佩戴口罩之外,平常也要经常锻炼身体,饭后茶余去小区里面溜达一圈,让身体得到放松。同时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搭配,尽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不要食用辛辣性的事物,这样身体状态才会越来越好。如果需要驾车外出的话,开车时尤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可随意违反交规,更不可酒后驾驶;开车一族的属猪人今年可在车上挂一串[增庆堂贵神保运挂饰]作为爱车的吉祥饰物,寓意全年一路平安,顺风顺水。83年猪女2021年农历每月运势。

年属猪人年戴什么好

生肖吉祥物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在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就有佩戴开运吉祥物的习俗,希望吉祥物能在新的一年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吉祥。根据传统的吉祥文化以及生肖命理学,属猪人可佩戴“增庆堂锦鲤丰年”作为年吉祥物,其设计为一尾鲤鱼,翻跃于下。中国人喜欢鲤鱼,从传统民俗就赋予它吉祥的象征,其中尤以锦鲤为瑞,象征财富有余、前程似锦。“鲤”与“利’谐音,所以鲤鱼用来象征生意盈利。中鲤鱼跃过龙门,就会化身为龙,所以鲤鱼也代表着功名和职位的跃升。属猪人地支为亥水,而亥水也是鱼的象征,所以锦鲤可以对应亥水,作为属猪人的吉祥物。而以它的美丽、洁的象征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吉祥图案之一,也把作为吉祥的象征,视之之花,是孕育灵之处。锦鲤和的组合,也寓意年(莲)年有余(鱼)。所以属猪人若在年佩戴“增庆堂锦鲤丰年”,寓意您事业奋发向上,考试鲤跃龙门,爱情洁,生意大获丰收,财富年年有余。也可同时佩戴“增庆堂禄羊旺猪妙尚手绳”,寓意增加吉运,贵人,全年平安。

以上就是与属猪男全年运势相关内容,是关于2021属猪男全年运势1983的分享。看完83年属猪男2021年每月运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983年属猪人2021运程,83年的属猪女在2021年的运势怎么样

提起1983年属猪人2021运程,大家都知道,有人问83年的属猪女在2021年的运势怎么样,另外,还有人想问1983年2021运势及运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83年2021年属猪运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83年的属猪女在年的运势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83年属猪人2021运程

1、年属猪人运程:83年的属猪女在年的运势怎么样

83年猪2021年每月运程运势。

2、年属猪人运程:年运势及运程

年出生的属猪人平时有些多愁善感,但是为人很亲切善良,总是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那么年,83年生肖猪的运势又会如何呢?这一年里,属猪人的事业运势还是不错的,在原来的公司里地位越发稳固,老板会越来越器重83年生肖猪,所以不建议跳槽。财运方面,这一年的83生肖猪会有不少抽成和奖金,小金库将会越来越丰厚,生活质量也会提高不少,不少人还会买房买车,过上小活。感情方面,83年属猪人比较害羞内向,单身人士一直羞于对心爱的人表白,很有可能还是孤单一人。健康方面,属猪人要多防止意外的发生,平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定要锁紧门窗。

83年2021年属猪运势

属猪人年运势

财运运势

属猪人财运指数83年属猪38岁有一灾。

83年出生的属猪人一向很有财富管理意识,平时早就偷偷积攒了一笔财富。年,属猪人的财运更是会得到明显的提成,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将会得到一笔奖金。至于之前在属猪人面前许下的诺言,最终也会被一一兑现,所以属猪人在这一年里,要做的事情就是默默等待,定会你满意的结果出现。属猪人今年可在床头柜或者办公室的左手边摆放一个[淘运阁锦兔攀象琉璃摆件]来作为财运事业的吉祥物,寓意年的财运和事业步步高升、财库稳固、财源广进。

事业运势

属猪人事业指数

年,83年属猪人的事业运势较为稳定,由于平时责任心比较强,做事细致,深得的赏识。这一年里,属猪人还会有升职的可能性。由于为人比较亲切,情商又高,所以人缘和口碑也不错。哪怕是属猪人厌倦了职场生涯,想要独自出来创业打拼,也能够凭借之前积攒的人脉,很快的建立新的起点。不过这里并不建议属猪人随意换岗,因为这样舒适和稳定的岗位,才是最适合83年生肖猪的。

爱情运势1983年属猪未来5年运势。

属猪人爱情指数83年属猪38岁有一劫2021。

虽说83年生肖猪在事业和财运上的运势不错,但是在感情方面,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年对于单身的属猪人来说,依旧是平平无奇的一年。由于生肖猪害羞的性格,面对心爱的只会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并不敢付诸于行动,导致一直单身。至于那些已经脱单的属猪人,对于自己的伴侣则十分重视,两个人会非常恩爱。建议那些还是单身的属猪人士,应当鼓起勇气主动表白,说不定结果令人欣喜!无论是单身还是有伴侣的属猪男女,年可随身佩戴或者在床头放一串],寓意今年感情顺遂稳定;单身人士寓意提升自信,增添魅力,期盼早日遇到良缘;而有对象的属猪人则寓意感情的和睦稳固,与伴侣恩爱如初。1983年属猪女在2021年的运势。

以上就是与83年的属猪女在年的运势怎么样相关内容,是关于83年的属猪女在2021年的运势怎么样的分享。看完1983年属猪人2021运程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