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代的取名规则

明代皇室成员的名字有什么规律吗?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是很多人钦佩的偶像。曾经流落街头的乞丐,里的和尚而今是庙堂上的领导者,一统天下的英雄。但是朱元璋原来有一个不是很有内涵的名字叫朱重八,就是,他是八月初八所生说的取名叫重八。对于朱元璋来说,挺苦的,人生并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名字他的父辈们的名字也基本都是朱五四,朱初一这样按照出生月份来取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在登基以后就将自己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都改了父亲的名字改成了朱世珍,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朱元璋似乎对名字有着特别的执意,所以他不仅改了自己和父亲的,连后代的名字也规定了。

朱元璋亲自为的后代们编订了一个庞大的名字系统。他将自己的每一个儿子的每一个后代都分派了一个字,每一个儿子一个体系,每一个体系派20个字,这20个字代表着每一个儿子的后代的第二个字与其一一对应。我们以皇太子朱标和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的燕王朱棣为例子来说一说,朱元璋这个庞大取名系统:

太子朱标一代的20个字分别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永乐大帝朱棣一代的20个字分别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20个字就是以后每一代一一对应的字,第2个字确定了以后,朱元璋又帮着他们确定了第三字。朱元璋翻开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找到了这么一段话

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董仲舒以五行描绘父子关系,一统天下的道理与朱元璋起名和一统天下的经历不谋而合,于是朱元璋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确定了子孙的第3个字,就以含有“木火土金水”这5个汉字为主。所以朱元璋给自己所有的儿子取名都是木字旁。那么我们最后就以明朝皇帝姓名来看看这个规律:

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朱祁钰(金)——朱见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检(木,明亡)

朱元璋后代较多,人口多了用的字也多了,所以明朝除了皇帝外,一些皇子的名字包含了铬,铁,钾这样的字眼,活像元素周期表,所以有很多人说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有联系,也是来自这里就是不小心相似了而已。

明朝皇帝太子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朱元璋的儿子们以木为旁取名,相传是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枝叶繁茂,子孙后代方能繁荣昌盛、永世不绝。
从孙辈开始,其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则要严格按照“火、土、金、水、木”的五行顺序来指定。
并且,朱元璋还为他后代预先取好了二十代的谱名,作为辈分排序,也就是说朱家后面二十代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均以此谱名为据,第二个字则以五行为偏旁,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为序,轮流循环使用。
比如说,太子朱标后人的谱名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之子是允字辈,火字旁,因此其子叫朱允炆,下一辈是文字辈,土字旁,所以其孙叫朱文奎。
后来夺取帝位的朱棣后人的谱名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的四个儿子分别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由此往下,直至崇祯兄弟的名字分别为朱由校、朱由检,正好两个轮回。首先太祖朱元璋给各个儿子 定了个辈分的字,燕王系是高瞻祁见祐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所以明朝皇帝和太子,在朱棣之后,都是三个名,签名两个字已经定了,最后那个字,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取,寓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朝的皇族名字都是用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的字

明代皇子的名字

高楼之上君王的后代们必将继承帝位,而且千秋万载,厚德载物!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采用了传统的辈分命名法,提前给皇子和分封的王爷选取的二十多个有特殊含义的字作为辈分!

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后代的第二字都用二十个字规定起来,给朱棣后代规定下来的取名规则,以后每代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必须依这二十个字来轮,而第三个字,则按五行相生的原则来规定偏旁。

扩展资料

朱元璋给其他儿子家里的名字用字:

1、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3、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5、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朱元璋子孙为何用元素周期表取名字?

朱元璋的子孙用元素周期表取名字是为了方便平民百姓取名字。在古代跟皇帝用一样的名字是犯大忌的所以得创造一些生僻的字。当时那个年代元素周期表并没有流传到中国,所以这些名字中带有元素周期表元素名称的朱元璋子孙们纯属偶然。朱元璋之所以将子孙后代的名字命名为类似“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面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朱元璋相信五行之说,认为只要善用五行相生的规律,就能让明朝像五行一样永远循环存在下去。朱元璋给子孙取名比较注重五行之说,所以名字中经常带着金字旁和土字旁,而这些偏旁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很巧合的雷同了。

传说明代皇帝的名字是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起的,为什么只有明代有这种讲究...

了解明朝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朱元璋之后的儿孙,名字中都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的字。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按照父子辈分,用五行相生的顺序,给子孙后代命名。

朱元璋的儿子一代,比如朱标、朱棣、朱权,都取木。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孙子辈就应该从火,所以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朱棣的儿子叫朱高炽,以此类推。下一辈就应该从土,明宣宗就叫朱瞻基,他的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一看就是从金。明宪宗是明英宗的儿子,金生水,所以名叫朱见深。水生木,于是朱见深的儿子、明孝宗叫做朱祐樘。

而在朱元璋的后代中有一个人比较奇特,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按理来说他应该是火字旁,可是却找不出火字旁,乍一看照字底下还有四点水。那么真是这样吗?

在古文当中,“照”也写作“燳”“炤”等,意思都是一样的,按《说文解字》照字是“:明也。从火昭声。之少切照,阳光使天地明亮字形采用“火”作边旁,“昭”是声旁。单从字上看照有日,日在五行属火。

更重要的是赵字四点水( 灬 ),在古字中就是火的意思,比如:蒸,煮,焦等都含火烤之意。朱棣的儿子里,有个叫朱高炽,炽字从火,还有个叫朱高煦,这个煦字就和朱厚照的照字来历相同。四点底当火字用。

到了1896年,元素周期变传入中国,由于没有合适的汉字来与元素对应,人们只好不断翻阅古籍来找一个形声兼备的文字,恰巧就翻到了朱家家谱,于是人们借鉴里面的文字创造了元素周期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