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月老在无锡

无锡月老祠几点关门

无锡月老祠建于清代,是无锡历史文物建筑。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月老祠会闭馆关门。

月老生日是几月几号

月老生日是几月几号
农历8月15日传说是月下老人的生日,传说在这一天拜月老可觅得良缘,为此,供奉月老的中市慈惠堂昨天涌现祈求姻缘的信众,也有佳偶来还愿,现场热闹滚滚。
慈惠堂堂主陈瑞宝说,现代人事业忙碌,常因此延误终身大事,因此他5年前设置姻缘堂,以月下老人为主祀神,5年来已撮合上百对姻缘。昨天一早就有妈妈担心儿子的婚姻大事,带著儿子前来拜月老;也有单身男女有心仪对象不敢表白,或至今仍无交往目标,也前来祈求月老。
信众须先掷筊,获得月老首肯後,再将姻缘袋以红丝线绑在姻缘树上。陈瑞宝说,这几年女性意识抬头,择偶条件越来越严格,这种现象可从姻缘树上代表女性的金色姻缘袋数量较多看出。
昨天也有互定终身或已结连理的男女,一起来摸月老前的定情石,或带著月饼前来还愿,由姻缘堂内奉祀的注生娘娘赐福并请送子观音赐麟儿,再由张仙大帝、卫房圣母护佑子女平安。一月四日

有什么关于月老的故事?

月老有很多的传说,甚至月老是每个人这种说法都是有争议的,关于月老的故事,我记得七仙女里面就曾经出现过月老,他是一个牵红线的人。

当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说里面,特别是古典小说,里面都会出现月老这个人,他是很多青年男女所期盼的,能够让他为他们牵红线的人。

不过我最喜欢的电脑还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里面的那个火狐绿叶脑真的是很可爱呀,而且也真的很为男女主角操碎了心,这样的月老很受欢迎的吧。

有什么关于月老的故事实际月老故事是一种的一种说法就是说他是。管阳江的婚姻的。天线塔桥全是他做的。关于月老的故事,在古代的一些悬疑之书上写道,在古老的年代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做韦固。有一天夜里,她来到了一个大槐树下,碰见了一位老伯。他觉得那个老伯很奇怪,于是他就一直跟着这个老伯,慢慢的就进了一个庭院。在里面他看到老伯牵了红线,从此他的姻缘就注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老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这就是有很多了,本来这个月老就是和姻缘有关的神仙。所以,这个月老出现一般也就是和爱情故事有联系,就像西方的丘比特一样。只不过我们是一个老爷爷,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缘分注定事,莫错好姻缘。”这句话透露出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愿望。月老,又叫月下老人,正是掌管人间姻缘的婚姻之神。据说,月老手中有一根红线,将一男一女的脚脖子拴在一起。所以,两个人即使是在天南海北,也能走到一起。
唐代杜陵有一个叫韦固的人,从小是个孤儿,本想早点娶妻生子,可是总是求婚不成,一次外出游学,住在宋城的一家旅店里。在宋城这个地方,韦固遇见了自己的一位老乡。两个人就找个地方攀谈了起来。
当这个老乡知道韦固尚未娶妻的时候,就说自己可以帮助他介绍一户人家的女子。韦固非常高兴,相约明天早上在这里见面。晚上,韦固躺在床上睡不着,一心等着天亮。最后,韦固等不及了,穿好衣服,决定先去约定的地点等着。
他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看着天空中的明月,感慨颇多。自己从小孤苦伶仃,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有了些成就。可是就是找不到中意的媳妇。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他正胡思乱想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人好像在月下看书。
他紧走了两步来到一座的门前,看见一个老人背着一个布袋子,正坐在台阶上翻书。
韦固心想:这个老头好奇怪啊,竟然在这种地方看书。韦固忍不住探头去看这个老人看的是什么书。
韦固凑上前一看,竟是一本无字的书。韦固暗想这老人家看的书怎么没有字呢?他向老人家拱了拱手,问到:“老人家,您看的是什么书啊?”老人笑着回答道:“这是天下人的婚书。”韦固觉得奇怪,心里想,我怎么没听说过天下有这么一本书啊。又问:“老人家,您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啊?”老人说:“装的是红线,是用来系住夫妻二人的脚。两个人如果我的红线系上,就算是仇深似海,就算是贫富悬殊,就算是相隔天涯海角,都会在一起,想逃都逃不掉。即使两个人再相爱,我的红线没系,两个人也是不能到一块的。这就叫千里姻缘一线牵。”
韦固听了老人的话,很是好奇,就询问自己的姻缘:“老人家,那我的妻子是谁啊?”月老翻了下书,笑着说:“你的妻子现在刚刚三岁,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女儿。”韦固一听,心里暗自思量,想想自己的满腔抱负,怎么会娶一个卖菜人家的女儿。所以,这个就是一些月老的故事,十渡月老石是在九渡蹦极的山上。关于月老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天上有个月老,月老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两块石头用红线系了从天空抛下人间。在坠落的过程中,红线隐身,石头自然分离,降落在世间不同的角落,变成可爱的娃娃。娃娃慢慢长大,转眼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那根红线冥冥中牵引着彼此走到一起,结成夫妻,又吻合成一块完石。月亮湾的人们把这个故事叫做月老石的传说。月亮湾的人们还说月亮湾就有这样的月老石。如果一个人真心爱着对方,想和对方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那么就到月亮湾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月老石,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心中默念着心上人的名字,把两块能够完全吻合在一起的小石头用红线系了,抛向空中,任它散去,便可以得到心上人的情感,与此相伴而终老。
月儿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了月老石的传说,匆匆地赶来了,她要找到自己的月老石,把和那个男人的感情用红线牢牢系住,再也不分开。月儿是个善良的姑娘,可她爱上了别人的男人,她深深的爱越来越想整个拥有那个男人,所以,她希望月老石的传说能够,希望那个男人完完全全的属于她,又所以,她匆匆地来到了月亮湾。
到月亮湾找月老石的人真多,人们都被美丽的传说感染了,希望能够在此系下一份美丽的情感。可人们大多象征性的随便找了石头来系了,只有月儿是很认真地找寻着两个能够完完整整吻合在一起的月老石。找啊找啊……好几天过去了,月儿什么也没有找到,月儿哭了,难道那个男人真的不属于自己吗?
月儿的哭声引来了两位老者的注意,白发苍苍的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近了月儿。当听了月儿的伤心事时,老阿姨笑了,和老伴从地上随手捡起两块小石头,语重心长的看着月儿:“孩子,看,我们随着而拾的小石头就可以粘合在一起。”月儿惊讶了。“孩子,两颗心需要相互碰撞,两个人需要相互适应,两颗石头需要相互打磨。”两位老人相视而笑,眼神充满了无限的甜蜜,深深感动了月儿。月儿终于明白了什么,擦干眼泪,坚强地看着老者也笑了……关于月老的故事,即使饮食比较多的月老,可很多事情都是有关的,因为月老在传说中是一个。配对姻缘的人,所以说关于寓言的事情都会有它的出现。

【康氏典故】蹇修

【简介】蹇修,相传是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大臣。屈原在《离骚》中,他设想向洛神宓妃求爱,请蹇修去替他做媒。

    注:

    令:叫,使。

    丰隆:云神。

    兮:语气助词,无实义。

    求:此指求婚。

    宓妃:相传为伏羲之女,淹死于洛水为洛水之神。

    佩纕:佩用的丝带。

    结言:表达爱慕之意。

    脩:“修”的异体字。

      理:提亲的人,此指做媒。

〖释义〗屈原在《离骚》中作文,他向宓妃求爱,请蹇修为媒。后人据此遂引“蹇修”这一人物为媒人的代称。但诗文中引用,“蹇修”又作“蹇脩”、“謇修”,又称作“蹇翁”、“蹇修媒”、“蹇修之使”;“蹇修为理”这一用典也本屈赋而来,为作媒之称。

【蹇修】晋·郭璞《游仙》诗:“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宋·毛直方《妾薄命》诗:“不怨父母贫,不恨蹇修拙。”元·吴西逸《双调·蟾宫曲·〈山鬼〉》曲:“渺渺愁云,冥冥零雨,谁与同游?采三秀兮吾令蹇修,怅宓妃兮要眇难求。”明·高启《美女篇》诗:“蹇修岂不勤,通辞重珪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婚姻》:“蹇修与柯人,皆媒妁之号。”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一出:“独孤伟器真佳壻,蹇修善合非虚誉。”明·烟水散人《桃花影》第四回:“自挹仙姿,神魂飞越,恨不急倩蹇修,以纳微仪,耿耿之思,与日俱积,所以八行见思,宝若天瑶。”明·查应光《玉楼春·春思》词:“鳞鸿空与蹇修来,飞燕自伴诸郎宿。”明·范壶贞《眼儿媚》词:“金钱频卜,蹇修相倩,好事谐子。”清·魏学渠《青玉案·送春》词:“欲遣骞修春处说,蕙愁一束,蕉心千卷,可奈归情劣。”清·李存标《念奴娇·春雪咏兰》词:“蹇修珍重,多情莫轻离别。”清·宋琬《贺新郎·方绣山同年长郎新娶》词:“欲倩蹇修他日后,卜西邻、勉娶田家女。”清·李玉《清忠谱》第五折:“小弟方才说过的了,只须‘道义’二字,便为聘仪,何待蹇修,何烦礼物?”清·蒲松龄《二月代刘世其与王司寇阮亭先生启》:“蹇修忽至,满座生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泫然曰:‘代作蹇修,不为无德,何相逼之甚也’。”又《辛十四娘》:“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清·邱心如《笔生花》第八回:“心不悦,意深沉,理怨胞兄懒蹇修。”清·携李烟水散人《合浦珠》第八回:“梅川听罢,欣然道:‘有此美才,岂无丽质。但无人可做蹇修’。”清·沈起凤《文星榜》第二六出:“还说不曾哄,我只道你怜节操,作蹇修。”清·陈球《燕山外史》卷八:“唯是生与姑也,虽是天缘,终嫌野合。马子乃谓:‘论交有道。孟曰:取友必端,取妻如何?’诗云:匪媒不得。蒙君不弃,乞协帝乙之占;愧我无能,愿效蹇修之力’。”清·阿阁主人《梅兰佳话》第十二段:“多少蹇修双壁请,东床未定红丝聘。”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三回:“只这一句,巫翠姐也难提秦晋、朱陈的话。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也就冰语聒聪,不再一一细说。”清·郭则《红楼真梦》第一五回:“我倒要姐姐代访家姑丈林公的下落,替我们做个蹇修。”清·杨星曜《洞仙歌》词:“蹇修往返,好事难随愿。”清·陈朗《惜红衣》词:“相逢恨晚,费尽蹇修力,堪惜,妇随夫倡,一对鸳头白。”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八集卷三《菽园赘谈节录·彭雪琴多情》:“三生石上姻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又第十集卷二《花仙传》:“命香郎泛舟入杭,与蠡湖藕堂会饮于桐柏山房,一如姻好,一时名下士竞为之记。而铁马蹇修,不翅秦楼箫管矣。”又第一二集卷二《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申年丈不获与偕,蹇修之事,六一令君可任也。”又第一四集卷一《淞滨琐话五·梅无暇》:“有贵公子窥其艳,惊绝,尾舟后,访姓氏得实,凂邑令登门强作蹇修。”清·佚名《清代声色志》卷下《张少卿》:“郎既阅一面而缘深,女亦订三生而心许,微波达意,比翼有心,因倩蹇修,委禽奠雁,为行副室之礼,合卺于曹家巷寓庐。”《中国古代禁书·〈醋葫芦〉第十回》:“一阴一阳,斯为合道,蹇修执柯,月老检书。”

【蹇脩】唐·李善注本《文选\晋·郭璞〈游仙诗〉二》:“蹇脩时不存,要之将谁使。”唐•李善注:“《楚辞》:‘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方兮,吾令蹇脩以为理’。王逸注:‘古贤蹇脩而为媒理也’。”清·梁溪司香旧尉《海上尘天影》第二回:“王谢雕梁巢燕子,痴心还望蹇脩来。”脩,“修”的异体字。

【謇修】康按:《路史后记》注引《文选》五臣本,“蹇修” 作 “謇修”。

【褰修】《中华艳情文库》第二五辑天忏生《洪宪宫闱艳史演义》第一编《洪宪公主之韵事及艳史》:“年十六,有某官倩褰修议婚,然彼自视过高,目无余子。谓当世富家儿实不足耦己。辄向其母力梗其议。以故,及笄后尚未字人。” 褰,与 “褰” 字音同形近因致误!

【灵修】宋·曹勋《泽畔吟》诗:“痛灵修之独处兮,谁复与之寤言。”元·吴西逸《双调·蟾宫曲·〈湘君〉》曲:“玉佩谁留,步马椒丘,忍别灵修。”又《双调·蟾宫曲·〈山鬼〉》曲:“信甲子题诗五柳,算庚寅合赋三秋。渺渺予愁,自古佳人,不遇灵修。”清·张埙《白苎·白苎辞》词:“哀寂寞灵修,鸩媒谁荐。”清·张瓒《贺新郎·本意》词:“冉冉香车来户外,一朵红云捧玉,美要渺、灵修惊瞩。”

【灵脩】清·严绳孙《望江南》词:“赋别江淹惭梦锦,寄愁徐淑阻书邮,多分怨灵脩。”见《全清词》顺康卷第6册第3664页。

【蹇翁】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一四集卷一《淞滨琐话五·梅无暇》:“生喜姻事可成,便道谒父执蹇翁,挽其执柯。”又“仍乞蹇翁为媒,择吉成礼。”翁,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蹇修媒】宋·宋祁《寄王共》诗:“我惭芳岁晚,犹俊蹇修媒。”

【蹇修之使】明·杨珽《龙膏记·酬咏》:“小姐,你若肯做灵妃,冰夷也不辞做蹇修之使。”

【蹇修为理】清·吴锡麟《翠楼吟·题严修能画扇斋秋怨词》词序:“蹇修为理,毋忘石钟之山;藁砧已归,不隔浮梁之路。”

关于月老的诗句

1. 关于月老的诗句

柴门深叩久不开,小倚竹枝盼月回。月老不知何处去,红绳不系定贪杯。

月老诗

吾乃清风逍遥神,纵鹿寻天伴月魂。

缠缠绵绵做琴韵,甜甜蜜蜜化酒醇。

世人皆道情爱苦,谁人见之避三分。

若能渡得天仙配,不枉吾发月老吟。

月老吟

灵鹿车,逍遥挂。斗酒对弈桂树下。

红尘事,情人结,悲欢离合,红线手中捏。

鸾凤配,鸳鸯鸣。道是无晴却有晴。

化碟意,破镜圆,渔樵江渚,笑看百态全。

2. 形容月老的诗句

1、何须月老结连理,自有姻缘戏恋人;

2、柴门深叩久不开,小倚竹枝盼月回。月老不知何处去,红绳不系定贪杯。

3、月老诗

吾乃清风逍遥神,纵鹿寻天伴月魂。

缠缠绵绵做琴韵,甜甜蜜蜜化酒醇。

世人皆道情爱苦,谁人见之避三分。

若能渡得天仙配,不枉吾发月老吟。

4、月老吟

灵鹿车,逍遥挂。斗酒对弈桂树下。

红尘事,情人结,悲欢离合,红线手中捏。

鸾凤配,鸳鸯鸣。道是无晴却有晴。

化碟意,破镜圆,渔樵江渚,笑看百态全。

3. 有关“月老”的古文和诗词有哪些

1.《秋望兴庆宫》

唐代:戎昱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龙池水,凄凉御榻尘。

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2.《春晚岳阳言怀二首》

唐代:崔橹

烟花零落过清明,异国光阴老客情。

云梦夕阳愁里色, 洞庭春浪坐来声。

天边一与旧山别,江上几看芳草生。

独倚阑干意难写,暮笳呜咽调孤城。

翠烟如钿柳如环,晴倚南楼独看山。

江国草花三月暮, 帝城尘梦一年间。

虚舟尚叹萦难解,飞鸟空惭倦未还。

何以不羁詹父伴,睡烟歌月老潺潺。

3.《月老诗》

宋代张国子

吾乃清风逍遥神,纵鹿寻天伴月魂。

缠缠绵绵做琴韵,甜甜蜜蜜化酒醇。

世人皆道情爱苦,谁人见之避三分。

若能渡得天仙配,不枉吾发月老吟。

4.《月老吟》

明代元三国

灵鹿车,逍遥挂。斗酒对弈桂树下。

红尘事,情人结,悲欢离合,红线手中捏。

鸾凤配,鸳鸯鸣。道是无晴却有晴。

化碟意,破镜圆,渔樵江渚,笑看百态全。

5.《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老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 关于月的·诗句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