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六十个基本单位

天干地支是哪些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
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 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提起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的含义,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

1、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2、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含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是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十天干十二地支

3、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天干地支寓意。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天干地支各代表什么意思。

《》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氏明天地之道,达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氏一姓十三人,继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谓之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生辰八字自动计算器。

二、天干寓意个人命盘详解(免费版)。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八字里天干地支分别代表什么。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八字天干地支的代表意义。

(癸)揆也,万物闭,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三、地支寓意

(子)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天干代表什么意思。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天干地支代表的意义。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消尽,纯阳无阴。天干地支各代表什么。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四柱中天干地支的意义。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天干地支具体指什么。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十二地支来纪月。西汉时又采用十二辰加时制度,后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五代用千支纪月。北宋时用干支配合来纪时。
至此干支全部可以用于纪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的由来。干支纪时法在中国一直使用至今,从未间断。

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 六十甲子五行表大全

导读:接触过八字命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测八字的五行,首先就要熟记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而同样作为计算方法的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六十甲子五行表大全。

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壬寅癸卯金泊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壬戌癸亥大海水

什么是六十甲子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六十甲子五行强弱分析

甲子旬

甲子:水重,木次。癸水得禄,甲坐沐浴。

乙丑:木重,土次之。丑为己土之墓,且受乙木之克;乙木虽居衰位亦力足克

之。

丙寅:丙火强,木之气泄於火。

丁卯:木气较强,丁火根弱,泄木之力不足。

戊辰:土强,戊根於冠带。

己巳:土强,己根於帝旺。

庚午:火强,土次之,金无力。

辛未:土强金弱,燥土不能生干金。

壬申:水强,壬水长生,根强;金之气泄於水。

癸酉:金强水弱;癸水病地,泄金之力不足。

甲戌旬

甲戌:土强,木次之;木无根不能克戌土。

乙亥:水强,木次之;弓木死地不足以泄水。

丙子:水强,火无力。

丁丑:土强,火无力,丁之气泄於土。

戊寅:戊土长生,干出透出,最强;甲藏於寅得禄次之,丙藏於寅长生又次之。

己卯:木强,土无力。

庚辰:魁罡,湿土生金,虽居养地亦强。土泄於金,土虚无力。

辛巳:火土之气强,庚金得长生有力,辛金居死地无气。

壬午:火土强,水无力。

癸未:土强,水无力。

甲申旬

甲申:金强,水次之,木居绝地无力。(绝处逄生)

乙酉:金强,乙居绝地。

丙戌:丙火生土,土强火弱。

丁亥:水强,木次之,火无力。

戊子:水强,土无力。

己丑:土强,金次之。

庚寅:木强,火次之,土又次之,金无力。

辛卯:木强,金无力。

壬辰:土较强,水次之,木又次之。

癸巳:火强,土次之,金又次之,水无力。

甲午旬

甲午:火最强,木受泄无力。

乙未:木强,土次之,火又次之。(如刲羊解牛)

丙申:金强,水次之,丙火无力。

丁酉:金强,丁火长生於酉,有气。

戊戌:土强,火次之,金又次之。

己亥:水强,木次之,己土无力。

庚子:水强,金之气泄於水,无力。

辛丑:金强,土之气泄於金。

壬寅:木有力,火次之,土又次之,壬水无力。

癸卯:木有力,水无力。

甲辰旬

甲辰:木居衰位,但有气制土,故木较强,土较次,水又次之。

乙巳:火有力,木无力。

丙午:火强。

丁未:火土两强。

戊申:金强,水次之,土被旺泄无力。

己酉:金强,土无力。

庚戌:魁罡。金有余气,金强,土次之。

辛亥:水强,金无力。

壬子:水强。

癸丑:水强,土次之。

甲寅旬

甲寅:木强,火次之,土受制甚弱。

乙卯:木强。

丙辰:土强,火虽冠带於辰,但其气泄於土。

丁巳:火强。

戊午:土强,透出之故;火次之。

己未:土强。

庚申:金强,水次之。

辛酉:金强。

壬戌:土强,壬水冠带於戌亦有气;丁火藏於戌,且压於壬水之,甚微。

癸亥:水强,木次之。

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来源

干有十干,支有十二,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余二支从甲弄好配起,将十干与十二支组合,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0,故称为六十甲子,又叫六十花甲子,古代是干支来记年的所以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民间某老人说: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一甲子,意思就是超过六十岁了,而六十甲子用于记月则是五年一个轮回(一年十二个月);用于记日则两个月一轮回(一个月三十天);用于记时则为五天一个轮回(一天十二个时辰),见下表: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丙寅丙子丙戍丙申丙午丙辰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戊辰戊寅戊子戊戍戊申戊午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戍庚申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戍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

六甲旬空 

 历例曰:“旬中空亡者,甲子旬戍、亥时,甲戍旬申、酉时,甲申旬午、未时,甲午旬辰、己时,甲辰旬寅、卯时,甲寅旬子、丑时。”《考原》曰:“十日为旬,以十干配十二支,自甲至癸而止。余二辰天干不及,故为空亡。如甲子至癸酉不及戍、亥,故甲子旬以戍、亥为干不及,故为空亡。如甲子至癸酉不及戍、亥,故甲子旬以戍、亥为空。 余仿此”。大家看到上面那个“六十甲子”表了吧,共有六十个干支,其中有六个以甲开头的干支,甲为首,每甲称作一旬,故叫六甲,在第一个甲子开始至癸酉,十干用完,而支余戍、亥二支,故称戍、亥为甲子旬的旬空地支, 余者:甲戍旬空申酉,甲申旬空午未,甲午旬空辰巳,甲辰旬空寅卯,甲寅旬空子丑,此即为六甲旬空。

三、纳音五行

1、纳音由来沈括曰:“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与《易》纳甲同法。乾纳甲而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纳音始于金,金、乾也,终于土,土、坤也)。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先钟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顺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逆传仲季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仲吕之商),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黄仲之徵,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方火也)。戊子娶己丑(大吕之徵),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徵)。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徵),生甲辰,火之季(姑洗之徵)。甲辰娶乙巳(仲吕之徵),生壬子,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仲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簇之类)。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仲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

《蠡海集》曰:“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气顺行则为五行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之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用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土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四行之类土以定位。故大挠作甲子,分配五行为纳音,盖金能受声而宣气故也。法曰:甲娶乙妻,隔八生子,子生孙而后行,继代其位。初一曰金。金为气居先,甲子为受气之始,甲娶乙妻,隔八壬申是为子矣。壬娶癸妻,隔八庚辰是为孙矣。庚娶辛妻,隔八戊子火代其位。次二曰火。戊继其后,戊娶己妻,隔八丙申是为子矣。丙娶丁妻,隔八甲辰是为孙矣。甲娶乙妻,隔八壬子木代其位。次三曰木。壬继其后,壬娶癸妻,隔八庚申是为子矣。庚娶辛妻,隔八戊辰是为孙矣。戊娶己妻,隔八丙子水代其位。次四曰水。丙继其后,丙娶丁妻,隔八甲申是为子矣。甲娶乙妻,隔八壬辰是为孙矣。壬娶癸妻,隔八庚子土代其位。次五曰土。庚娶辛妻,隔八戊申是为子矣。戊娶己妻,隔八丙辰是为孙矣。丙娶丁妻,隔八甲子金复代其位。甲午乙未起如前法。是故有五子归庚之说。道家者流取其义用配五方之位,自子干头数至庚字,则为其数。甲子金自甲数至七逢庚,则西方金得七气。戊子火自戊数至三逢庚,则南方火得三气。壬子木自壬数至九逢庚,则东方木得九气。丙子水自丙数至五逢庚,则北方水得五气。庚子土则自得一,为中方一气。是为五子归庚也。乃知金者受气之先,顺行则为五行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故六十甲子纳音者以充万物之用”。

《考原》甲:“五行以气始形终为次,则《洪范》之水火木金土是也。以播于四时相生为次,则《月令》之木火土金水是也。以饬庀五材相克为次,则《禹谟》之水火金木土是也。纳音五行始金次火次木次水次土。既非本其始终,又无取于生克,故说者莫知其所自来。详考其义,盖亦祖述《易》象之意,即先后天卦之理也。各为图以明之。

纳音五行先天图

 先天之图乾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故始于金,终于土者乾始坤成之义也。金敢于天之刚,土取于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木以生气居中,此纳音所本于先天之序也。

纳音五行后天图

 后天之图亦以乾居首,而逆转自乾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而为离火,旺于南方;次又转而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次又转而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故退艮坤以居终焉。此纳音所本于后天之序也。

2、纳音五行分三元应乐律隔八相生图

此图以甲子、乙丑为金上元,壬申、癸酉为金中元,庚辰、辛巳为金下元。三元俱周则传于戊子、己丑,为火上元,丙申、丁酉为火中元,甲辰、乙巳为火下元。自此以后皆依前图金火木水土之次而用乐律同位娶妻、隔八生之法,以终于丁巳而纳音小成矣。又自甲午、乙未为金上元起如前法,以终于丁亥而纳音大成矣。 

 十干十二支相错为六十,五音十二律相乘亦为六十。甲子金而乙丑亦为金者,同位娶妻也。乙丑金而壬申又为金者,隔八生子也。一行各三元而后传于次行,犹春有孟仲季三月而后传于夏也。自甲子至丁巳而五行之三元一击,犹《易》之三画之小成也。自甲午至丁亥而五行之三元又一周,犹《易》之六画为大成也。其立法皆与律吕相应。

3、纳音干支起数合五行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戍五,巳亥属四数。

《蠡海集》云:“或问曰:先天之数缘何而起?余答曰:数极于九,自九逆退取之,故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戍五,天干已尽而地支独遗巳亥,是以巳亥得四终焉。况夫亥为天门,巳为地户,纯阳之位为开阖之枢,所以关键五行也”。《瑞桂堂暇录》曰:“六十甲子之纳音以金木水火土之音而明之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然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后成音。盖水假土,火假水,土假火。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此不易之论也。何以言之?甲己子午九也,乙庚丑未八也,丙辛寅申七也,丁壬卯酉六也,戊癸辰戍五也,巳亥四也。甲子乙丑其数三十有四,四者金之音也,故曰金。戊辰己巳其数二十有三,三者木之音也,故曰木。庚午辛未其数三十有二,二者火也,土以火为音,故曰土。甲申乙酉其数三十,十者土也,水以土为音,故曰水。戊子己丑其数三十有一,一者水也,火以水为音,故曰火。凡六十甲子莫不皆然,此纳音之所由起也”。

《考原》曰:“此扬子去《太玄》论声律所纪数也。凡两干两支之合其余数得四九者为金,得一六者为火,得三八者为木,得五十者为水,得二七者为土。如甲子皆九得数十八,乙丑皆八得数十六,合之三十有四,故为金也。其余按数推之,莫不皆然。但所配一六二七等数与河图之数不同。今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两干两支之合数于四十九内减之,余数满十去之,余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各取所生之五行以为纳音。如是则与河图相同。又揲蓍之法,用余策以定奇偶。此用余数以定五行,其理正相合也。如甲子子九乙八丑八,其合数三十四,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五,十不用,余五,属土,土生金,故曰金。丙寅丁卯共合数二十六,于四十九内减之,余二十三,十不用,余三,属木,木生火,故曰火。戊辰己巳共合数二十三,于四十九内减之,余二十六,十不用,余六,属水,水生木,故曰木。庚午辛未共合数三十二,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七,十不用,余七,属火,火生土,故曰土。余仿此”。 

 扬雄《太玄经》曰:子午之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戍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吕三十六,并律吕之数或还或否,凡七十有八,黄钟之数立焉。其以为度也,皆生黄钟。又曰甲己之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声以情质,律以和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历代以来宗之谓之先天之数。顾其甲己子午这何以九,乙庚丑未之何以八,则罕有确论焉。今按:子午者乾震之所纳也,丑未者坤巽之所纳也,寅申者坎所纳也,卯酉者离所纳也,辰戍者艮所纳也,巳亥者兑所纳也。阳数极于九,阴数极于八,故乾坤得之震巽,长而统于父母。其余以次而降,两大六子男女长少之序秩然不紊,实非人之能强为也。若夫十日之序,则又各随化气寿夭之数而亦无一毫造作于其间。甲己,土也。土终古不毁,即析为微尘,荡为邻虚而其质固在也,为最寿,故数九。其次则金,虽火铄之,亦有质灰气散之时而坚固为万物王也。乙庚,金也,故次甲己也。又次则水,日炙风销而火煎烹之,亦有乾尽之时而无自然销灭之期也。戊癸,火也,故次丁壬也。且甲己土生乙庚金,乙庚金生丙辛水,丙辛水生丁壬木,丁壬木生戊癸火,层累而下之,又自然而然之数也。然则无十无一二三何也?曰数终于九,十即一也,若夫一二三乃天地人之大数,不得偏寄于一日一辰之间者也。且言九八七六五四则一二三在其中也。故黄钟八十一,十二辰止得七十八而扬子曰黄钟之数立焉。盖已虚函三数而成八十一也。

4、五行五音宫属土 甲子乙丑 壬申癸酉 庚辰辛巳生金 甲午乙未 壬寅癸卯 庚戍辛亥商属金 丙子丁丑 甲申乙酉 壬辰癸巳生水 丙午丁未 甲寅乙卯 壬戍癸亥角属木 戊子己丑 丙申丁酉 甲辰乙巳生火 戊午己未 丙寅丁卯 甲戍乙亥徵属火 庚子辛丑 戊申己酉 丙辰丁巳生土 庚午辛未 戊寅己卯 丙戍丁亥羽属水 壬子癸丑 庚申辛酉 戊辰己巳生木 壬午癸未 庚寅辛卯 戊戍己亥 朱子曰:“乐声是土金木火水,《洪范》是水火木金土。盖纳音者以干支分配于五音而本音所生之五行即为其干支所纳之音也。

初一宫商角徵羽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子而随以五丑,宫得甲子,商得丙子,角得戊子,徵得庚,羽得壬子。宫为土,土生金,故甲子、乙丑纳音金。商为金,金生水,故丙子、丁丑纳音水。角为木,木生火,故戊子、己丑纳音火。徵为火,火生土,故庚子、辛丑纳音土。羽为水,水生木,故壬子、癸丑纳音木。 

 次二商角徵羽宫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寅而随以五卯。商金得甲寅、乙卯,纳音水;角木得丙寅、丁卯,纳音火;徵火得戊寅、己卯,纳音土;羽水得庚寅、辛卯,纳音木;宫土得壬寅、癸卯,纳音金。

次三角徵羽宫商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辰而随以五巳。角木得甲辰、乙己,纳音火;徵火得丙辰、丁巳,纳音土;羽水得戊辰、己巳,纳音木;宫土得庚辰、辛巳,纳音金;商金得壬辰、癸巳,纳音水。以上六甲得其半,纳音小成。

次四复以宫商角徵羽 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午而随以五未。宫土得甲午、乙未,纳音金;商金得丙午、丁未,纳音水;角木得戊午、己未,纳音火;徵火得庚午、辛未,纳音土;羽水得壬午、癸未,纳音木。 

次五得以商角徵羽宫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申而随以五酉。商金得甲申、乙酉,纳音水;角木得丙申、丁酉,纳音火;徵火得戊申、己酉,纳音土;羽水得庚申、辛酉,纳音木;宫土得壬申、癸酉,纳音金。

次六复以角微羽宫商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戍而随以五亥。角木得甲戍、乙亥,纳音火;徵火得丙戍、丁亥,纳音土;羽水得戊戍、己亥,纳音木;宫土得庚戍、辛亥,纳音金;商金得壬戍、癸亥,纳音水。

于是六甲全而纳音大成矣。阳生于子,自甲子以至癸巳。阴生于午,自甲午以至癸亥。故三十而复从宫起。宫君、商臣、角民,皆人道也,故皆可以为首。徵事、羽物皆人所用也,故不可以为首。是以三甲终而复始于宫。干为天,支为地,音为人,三才之五行备矣”。

5、六甲释义干支纳音解 

释甲子海中金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金也。

乙丑丙寅炉中火寅为三阳,卯为四阳,火既得地,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也。

丁卯戊辰大林木辰为原野,巳为六阳,木至六阳则枝荣叶茂,以茂盛之木而在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也。

己巳庚午路傍土未中之木而生午位之旺火,火旺则土焦,未能育物,犹路傍土若也。故曰路傍土也

辛未壬申剑锋金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成刚矣,刚刚无窬于剑锋,故曰剑锋金也。

癸酉甲戌山头火戍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

乙亥丙子涧下水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为江河,故曰涧下水也。

丁丑戊寅城头土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故曰城头土也。

己卯庚辰白蜡金金养于辰、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蜡金也。

辛巳壬午杨柳木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且墓,虽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柔弱,故曰杨柳木也。

癸未甲申泉中水金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水由以生,然方生之际力量未洪,故曰泉中水也。

乙酉丙戌屋上土丙丁属火,戍亥为天门,火既炎上,则土非在下而生,故曰屋上土也。丁亥戊子霹雳火丑属土,子属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火,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也。

己丑庚寅松柏木木临官寅、帝旺卯,木既生旺则非柔弱之比,故曰松柏木也。

辛卯壬辰长流水辰为水库,巳为金长生之地,金生则水性已存,以库水而逢生金则泉源终不竭,故曰长流水也。

癸巳甲午沙中金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败而方冠带,未能盛满,故曰沙中金也。

乙未丙申山下火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日至此时而藏光,故曰山下火也。

丁酉戊戌平地木戍为原野,亥为木生之地,夫木生于原野则非一根一株之比,故曰平地木也。

己亥庚子壁上土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故曰壁上土也。

辛丑壬寅金箔金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羸,又金绝于寅、胎于卯,金既无力,故曰金箔金也。

癸卯甲辰覆灯火辰为食时,巳为禺中,日之将中,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故曰覆灯火也。乙巳丙午天河水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而纳音乃水,水自火出,非银河不能有也,故曰天河水也。

丁未戊申大驿土申为坤,坤为地,酉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于坤泽之上,非其他浮薄之土也,故曰大驿土也。

己酉庚戌钗钏金金至戍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则诚柔矣,故曰钗钏金也。

辛亥壬子桑柘木子属水,丑属金,水方生木,金则伐之,犹柔柘木也。

癸丑甲寅大溪水寅为东北维,卯为正东,水流正东则其性顺而川涧池沼俱合而归,故曰大溪水也。

乙卯丙辰沙中土土库辰、绝巳,而天干丙丁之火至辰冠带、巳临官,土既库、绝、旺,火复兴生之,故曰沙中土也。

丁巳戊午天上火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木又复生之,火性炎上又逢生地,故曰天上火也。己未庚申石榴木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此时木则绝矣,惟石榴之木反结实,故曰石榴木也

辛酉壬戌大海水水冠带戍、临官亥,水临官、冠带则力厚矣,兼亥为江,非他水之比,故曰大海水也。癸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