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与不宜的区别,宜忌是什么意思

1、 技术规中宜与应的区别是什么?

中空玻璃的内外两层单片玻璃是共同作用受力,在外力作用下,如果厚度相差达大,则两片玻璃受力大小过于悬殊,容易因受力均而破裂。
注:在北京曾经有幕墙工程很多破裂玻璃的案例。
也可以具体见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6.1.1的条文说明P132页
并注意,如果不同玻璃厚度,最好外层单片玻璃较厚。

2、 日历上的“宜”和“忌”是什么意思?

宜是指这一天适合做什么事,做这件事会比较顺利。

忌是不要做,不吉利。

拓展资料:

日历中的历法又分为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三种。

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和中国的干支历即属于太阳历这类。

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

阴阳历的有非常明显的平年和闰年之分,年天数差异较大,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存在一定的差别(少11天左右),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用以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存在闰月的年份中一年为十三个月(朔望月),是闰年。一般每经过十九年就会有七个闰年。区别于一年有十二个朔望月的平年。因此这种历法即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宜: 今日适合做的事情。

忌: 今日不宜做的事情。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种万年历。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等。

扩展资料

历法对比

1、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中国又叫国历,或新历。它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2013年1月4日,星期五。(后面两个示例都以这天为准,地区还用民国纪年,即民国102年)

2、农历

农历按标准应称夏历,又叫汉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结合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之规律(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有的万年历为避免与干支历混淆,便注明为"农历年"。)

关于纪年法,这里必需说明的是:农历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时宪历,当时是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等就采用了黄帝纪年。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有代表提出黄帝纪年不利于与国际通行的历法相衔接,遂决定改用西历(阳历)。黄帝纪元的使用至此为止 。固夏历只剩下干支纪年这一选项,并沿用至今。

一直以来,均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求恢复黄帝纪年的建议。好处是一可以避免和干支历混淆,二是更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是可以像公元纪年一样连续递进式地纪年。

3、干支历

干支历又叫节气历、甲子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基本完善于北宋时期。它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十二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年长即回归年,是一种阳历。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部分历书没有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的,用五虎遁年起月诀、五鼠遁日起时诀推排出)

干支历一直是黄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铺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前。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历》

日历上的“宜”和“忌”是沿用旧时代黄历(“皇历”)的说法。“宜”指适宜于做什么事,“忌”指忌讳做什么事。例如,从前一个人算命先生想出去赴宴,一看黄历,“今天不宜出门”,于是想爬墙出去,结果墙塌了,把他压在土里。他儿子一翻黄历,说“今天不宜动土”。——古人已对所谓“宜”“忌”作了极大讽刺。‘宜’是适宜的意思,‘宜’的下面有一些字,什么 结亲啊,开市啊,祈福啊,等等,意思是说可以做这些事。
‘忌’是不适宜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事不要做,不吉利。
不过这是。。。。

一、宜

1、意思是是适合,适当的意思。在日历上表明今天适宜做某件事。

2、宜,是汉语词汇,读音为yí,有应用上可以做形容词、名词、助动词、副词,同时有多种解释,应用广泛。宜有会意之意。宜 通“仪”。法度,标准, 宜通“谊”(yì)时,为合理的道理、行为之意。

二、忌

1、意思是是不能,不合适的意思。在日历上表明今天不适宜做某件事。

2、【释义】①嫉妒;憎恨:忌恨|妒忌|猜忌。②害怕;顾虑:忌惮|顾忌。③警戒;回避:忌讳|忌生冷|忌口。④戒除:忌烟|忌酒。

扩展资料

一、拼音

【宜】【yí】

【忌】【jì】

二、基本简介

1、宜

汉字号码

五笔:PEGF

仓颉:JBM

四角号码:30102

统一汉字:U 5B9C

2、忌

结构:上下结构

笔划:7

五笔:NNU

百度百科—忌

所谓宜,就是适宜做某件事,或做某件事必有好的结果;忌就是不能干那件事,或要做那件事必然会对做事的人不利。不过这都是过去的说法,不一定要相信。

3、 图集中"宜"和"应"是什么意思

标准、图集规范用词说明
为了便于在执行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不宜是啥意思呢?

不宜,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í,是最好不要,不应该的意思。

举例:这种土壤不宜种花生。晚上不宜吃太多的食物.但因人而异。

这里的不宜是指,不能,不能够,不能,不适合,的意思。不适合,不合适不合适,最好不要,就是有不可以的意思。就是不适合,也就是不能够,不方便的意思

5、 “不应”与“不宜”有什么区别?

“不宜”就是不适宜,但并不是禁止的事。而“不应”是不应该、不应当,是禁止的事,语气更强。不应具有强行禁止的意思。不宜是不合时宜,具有建议性的意思。“不应”就是不能做的意思,“不宜”就是建议不适合做某事。不宜是引导性的,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具体到底要不要实施,行为人自己决定
如“不宜宣传”
但是不应,在法律上是非常强硬的用语,就是“绝对不可以的”意思
如“不应破坏他人财产”
和日常生活中说的不应当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