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讲的是什么,易经杂说南怀瑾

1、 请问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 和 易经系传别讲>>有何区别?

易经杂说与易经系传有重叠的内容,前者是大海,后者江河支游,看了前更要看到后者,而且很需要看后者,他更加接近中国人思想和生活习惯。文章风格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节节开花,每一句都令人震荡,每个引用事实都使人体内新鲜的空气,更加感概南怀瑾先生的渊博,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适合人看的书。看南怀瑾的书是最开心的时候。易经杂说是说的易经各个方面的领悟的深邃~~ 而易经系传别讲是说的易经里很系统的精髓内容~~ 可以让你理解出它的深意~~ 比较好~~~ 而易经杂说虽然说也是能够体现出它的内容~~ 但是它没有整体的概念~~ 而只是写到哪讲到哪~~ 如果你想要能深入了解易经~~~ 建议你读易经系传别讲~~~易经杂说讲解的是易经大意,易经系传讲解的是易经里系传的内容

2、 《易经》入门看哪些书好

1、《周易译注》

黄寿祺的老师是民国易学一代宗师尚秉和,尚氏为晚清进士,所著的《周易尚氏学》堪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比肩。黄寿祺和他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主要的精力都在这一个领域里,所以,他们的易经研究是极深厚和纯正的。

2、《易经杂说》

这本《易经杂说》也是他的讲课稿整理而成,比较口语化,思路开阔,把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风水、命理等等相关的知识都融汇进来,并努力说明这些思想的“科学性”。

3、《简易经》

从《大象传》入手来理解卦爻辞,并由卦爻辞的字面之义进一步诠释出其人生日用之理。王夫之曾讲:“大象,圣人之所以学易也。”《大象传》是承载着《易经》的义理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出于其中。

4、《天行健:《易经》新考》

这本著作的特点是它把训诂学、考古学、历史学结合在一起去研究《易经》,是很有特点的。因为有时候仅仅从文字上去了解《易经》的内涵还不够,还要结合考古的发现,结合当时的中国的历史事件去分析才能真正搞明白《易经》的文字在讲什么。

5、《渊海子平》

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是八字算命术必习的经典名著,该书是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书。若是论及以往名师圣贤,决断生死当属鬼谷子先师的纳音论命法,论富贵贫贱应首推徐子平先师的子平财官格局法。

不管是为了占卜,还是只为了获得一些道理,我推荐南怀瑾老先生的《易经杂说》《系辞别传》
对你入门非常有益,其书跟进易经的真面目,不会对你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
至于会算卦,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明白的!《易经64卦》

3、 易经杂说--南怀瑾3

◆ 错综复杂

>> 错综复杂

>> 我们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来自《易经》,如说“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这句话,又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不成样子,就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现在先说综卦,为了使大家看八卦图案的方便,还是举乾卦为例来说明:

>> [插图]乾卦的第一爻变为[插图]姤卦,如果把这个[插图]姤卦倒过来看,或者是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就成了[插图]夬卦,这就是姤卦的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

>> 。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综卦的道理。

>> 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插图]天风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交错之后,变成了[插图],这样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是阴爻,如上面的这个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姤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

>>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 以现在的观念来解说,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

◆ 复杂的道理

>> 复杂的道理

>> 《易经》还有一个道理——复杂,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们都讲究互助,这个互象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钩交相挂住,就是一个“互”字

>> 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

◆ 交互卦

>> 交互卦

>> 现在谈交互卦,以[插图]火雷噬嗑为例,说明如下:[插图]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与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插图]和互卦[插图]重叠起来,便成为[插图]水山蹇卦,于是我们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图示之即:[插图]

>> 至于复杂,复就和综卦一样,是重复的意思,杂是指彼此的相互关系,六十四卦可发展到无数的卦,每一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 再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这六十四卦八宫卦的最后一卦是[插图]雷泽归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后一卦是[插图]火水未济,这就告诉我们,自宇宙开始,人生最后永远是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所以学了《易经》,没有人能下一个结论的。历史没有结论,人生没有结论,宇宙亦没有结论,把握到了这个哲学,研究《易经》的道理就出来了。

>> 后人把它编成了一个韵文的歌,叫做《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帮助我们便于记忆。我们要懂《易经》且知道运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万事万物都能未卜先知。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下面有个伏羲先天卦的方圆图,很重要。

>> [插图]

>> 上面这个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图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 方图

>> 方图

>> 先说方图,右边第一行最下为[插图]乾卦,我们由下向上看,为什么先从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画的,所以这方图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边的第二卦是[插图]天泽履,第三卦是[插图]天火同人,第四卦是[插图]天雷无妄,第五卦是[插图]天风姤,第六卦是[插图]天水讼,第七卦是[插图]天山遁,第八卦是[插图]天地否。

>> 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们从方图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姤、讼、遁、否等八个重卦。

>> 我们再从乾卦起,从右向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 如果以数字来代表,直行的乾是11、履为12、同人13、无妄14、姤15、讼16、遁17、否18。横列乾11、夬21、大有31、大壮41、小畜51、需61、大畜71、泰81。以图示之如下:六十四卦方图数字图[插图]

>> 这个六十四卦的方图,变化无穷。应了解这个图。以前的读书人学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扰,如有人被重兵包围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图来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冲出重围。

>> 例如在目前所处的房间内,亦可以划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时间,自己处在某一方位最有利

>>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计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确,还是要靠人的。

◆ 圆图

>> 圆图

>> 围绕在这个方图外的圆图,亦是六十四卦,要从哪里开始看起?这更麻烦了,等于我们的罗盘,到处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名堂

>> 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则问题,圆图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

>> 那么这个圆图的六十四卦,是用什么方法排列起来的呢?我们看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插图]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插图]坤卦,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然后再来排列圆图。

>> 但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是画卦,还是要内卦画在内圈,外卦画在外圈,切不可错。

◆ 京房十六卦变

>> 京房十六卦变

>> 现在讲卦的变化方法,这方法用之于卜卦,人事的预知,最早是在汉朝的京焦易,由焦赣传给京房这一系统,后来演变成各家的卜法,而京焦易这一系统,也是来自孔子。

>> 京房的易变名十六卦变,后人把它归纳起来成为四句话:“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我们以乾卦为例说明:

>> 乾卦,第一爻变为天风姤[插图],第二爻再变为天山遁[插图],第三爻再变为天地否[插图],第四爻再变为风地观[插图],第五爻再变为山地剥[插图],第六爻不能变了,如再变成为坤卦就变完了,所以第六爻不变,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动的,这不动的第六爻,便成为宗庙。

>> 所谓下飞,实际上是上飞,从下往上飞,上飞是从上往下飞。

>> 像《系传》上孔子所说的:“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继续谈到卦变,下飞四爻,变成火地晋游魂卦后,跟着八宫卦的变法,下面是最后一变——内卦三爻全变,成为火天大有[插图]卦,但京房十六卦变的变法则不相同,是到了游魂卦以后,下飞三爻变,成了火山旅[插图],这名为外在卦,刚才提出孔子在《系传》中所说的“外内使知惧”,就是这个外在。

>> 现在把乾卦十六变的卦名依次记在这里:乾、姤、遁、否、观、剥、晋(游魂)、旅(外卦)、鼎(内卦)、大有(归魂)、离(绝命)、噬嗑(血脉)、颐(肌肉)、益(骸骨)、无妄(棺椁)、同人(墓库)、乾(还原)。京房十六卦变表[插图]

>> 其他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十六卦变,也都同乾卦一样。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这种十六变卦,又说明了一个道理,由游魂、外在、内在,到归魂告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明了人生的程序

>> 如以乾卦比人生,十岁到二十岁为天风姤很好,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天山遁,事业一帆风顺,年龄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岁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岁更变了,到了六十岁则是山地剥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练太极、瑜伽术、吃补药等培养,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进入归魂,如果搞得好,中间还可以变外卦内卦。所以人生到了这个时候,要晓得外在、内在的因素,如果还不能自知,而认为自己尚在天风姤卦的阶段,还想张扬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话,说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库去了,最后回到本体,就进入宗庙,到祠堂里放木头牌子(灵位牌)了。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以上已介绍了京房的十六卦变,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这样的:“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羸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冢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 第一个变卦入本宫的,灾与祸应十分,就是十六变卦,最后动爻一变还是乾,就进入本宫卦,如果坏是十分的坏,好也十分好。

>> 外戒卦则不同,要看动爻的关系,吉凶是从外来的,譬如卜问房子,如是外戒卦好,这好是外来的,意想不到的;坏的话,说不定一架飞机掉下来,把整个房子压垮,不是本身的问题。

>> 内戒卦碰到祸福从内起,从本身起来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内部发生问题。

>> 骸骨卦是对人的看法,生来瘦,瘦得过分,有病的瘦,叫做羸瘦。死不葬埋,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卜到棺椁卦,如果是生病问卦,得到这个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血脉卦,若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 绝命卦,做事情反反复复,很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都是孤独的,而与别人合不来。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对于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聩,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 假使卜到归魂卦或冢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他免谈,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库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这方法找不到,他把这个钥匙藏起来,不告诉人,如果把这钥匙一开,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话说回来,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后古人们的各种法则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法则,的确是了不起的。可是我常常说我对《易经》仅只玩玩,不愿深入,我怕深入了成为邵康节。他五十九岁就死了,而且一年到头都生病,风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车子外面还要张挂布幔,还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气好才敢出门,因为用脑过度了。

>> 可是在历史上一般懂《易经》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经》要学通,智慧头脑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困进去,就变成蜗牛了。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 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干支配合起来,去作推算。

>> 那么阴阳五行的文化,可以说比《易经》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还要更古老一点,可能是黄河下游,北京、河北这一带的文化,如黄帝、伏羲这一时代的文化一样。

◆ 什么是五行

>> 什么是五行

>>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看乾卦象辞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

>> 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 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像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

>> 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亦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 火,代表了热能。

>>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说到生、克,我们研究《易经》,都知道综卦。综卦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

>> 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 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

>> 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亦愈深,这亦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关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这两个图案来表现:[插图]

>> A图的箭头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时针的方向顺序,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图上的箭头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图相同,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隔邻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的方位

>> 五行的方位

>> 上面的两个圆图,只是便于说明五行相互生克的关系,而五行所处的方位,并不如上图,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图:[插图]

>> 上面这个五行方位图(必须要记住的),为东方木(请特别注意,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

>> 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植物易生发,早受阳光热能。南方火,气候炎热。北方水,冰雪最多。

>> 金生水,《千字文》——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个不同的字,写成了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等等,都容去了,幼年读来好像无所谓,实在是一篇很伟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丽水”,这个丽水不是浙江的丽水县。丽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带地区。

>> 金克木,当然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这还不足为奇。在古代,假如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 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说:“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 克则是隔代相克

>> 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

>> 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

◆ 天干与五行

>> 天干与五行

>> 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要学《易经》的卜筮,没有什么秘诀,不外是五行卜筮,重点在五行,不是在八卦

>> 现在介绍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们研究《易经》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们现在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这个文化的来源很早

>> 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则,意思是说:在这个太阳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扰的作用。

>> 发现了五行的双重作用,天体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个字的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编定图案如下:[插图]

◆ 天干五行配

>> 天干五行配

>> 看到上面的图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图案配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 这里要问,东方或木,都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动能,为什么要用甲和乙两个符号来代表?这中间又有另一个法则,这套法则在中国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

◆ 天干的阴阳

>> 天干的阴阳

>> 但是这一套法则,是来自科学的,如东方木,又为什么用甲、乙两个字来代表,而成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长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换言之甲木是代表生发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质。丙与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这中间又分阴阳,如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如中国医学,在《内经》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经来,我国古代认为直接说出女人的隐秘很不礼貌,所以说“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为什么不说“天壬”至?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同时女子属阴,所以称为“天癸”

>> 中医对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为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水属肾,土属脾

>> 这个五行和内脏的关系现在懂了,那么金生水,肺出了问题的时候,肾一定亏,所以生肺病的人,脸红红的,而是肾水不足,火气上升。肺病到了相当严重,肾盂就特别扩大,就是肾亏,所以中医之难学是除了讲究内脏的个别功能以外,还讲究互相影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

>> 以中医能站得住,针灸亦是一样,中医的医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右者其治在左,病在内者其治在外,病在外者其治在内。

>> 由此可知人必须读《黄帝内经》,懂了《黄帝内经》就懂得养生之道,亦懂得如何修道了。

4、 你为什么要学易经,看易经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1]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2][3]
中文名
易经
外文名
I-Ching[4]
类别
哲学、国学、玄学
包括
《连山》《归藏》《周易》
时间
远古至汉代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易经其实不是只有算命的才看,易经本来是启蒙的,弟子规三字经是来塑造价值观,易经的作用则是扩散思维,学习语句引人深思,毁掉一个人倒是不会,本来就不是不学无术,国学经典学习也是好的,修身养性也挺好,现在社会太浮躁了,也是需要时间来问心的,一般的书都是表达作者的观念,易经就是让你自己思考,理解感悟,融会贯通的,个人觉得挺好的,可能会有点不解但是攻克这个难题也是很有意思的,有句话说得好,疯子在左天才在右,任何偏激都没有好结果,量要靠自己把握,所以毁掉是不可能的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

因为易经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

2、我们讲易经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阴阳、五行、八卦。整个易经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八卦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易经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语,英语有26个字母,而八卦这种古代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8个字母;学会基本英语交流需要掌握多少个单词,保守估计也要一两千个单词吧。而整个易经体系有多少个单词?只有64个单词!64个单词涵盖了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

3、正因为学习易经只需要掌握8个字母,只需要记64个单词。所以,易经是很容易学习的经典。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易的方法、路径错误的情况下,纵使花费一辈子时间在上面,还是无法把易经掌握和应用。

有些人越学越糟糕笔者认为学习者没有掌握学习《易经》的思想内涵及精髓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易》学,就必须要领会物极必反的思想,因为周易中处处存在这个思想,例如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等。

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易》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2.穷变通久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例如《水火既济》卦和《火水未济》卦。
《水火既济》结构看上去似乎是个很完美的卦,可它不是最后一卦,它没法定格在这个状态中,这暗示着事物是没有穷尽的。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3.自强不息 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天行健,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学习就是这样的,学无止境啊。


4.辩证看待 学《易》就必须阴阳一起学。

也就是不能只看阳而不看阴,看乾必看坤、看坎必看离、看否必看泰,都是一个道理。乾为天,离也可以为天。
天属阳,但也不能拘泥于天属阳,天属阳是相对于地属阴而言,没阴就没阳。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为阳女为阴。
两个男人,高的为阳矮的为阴;站着为阳坐着为阴;胖的为阳瘦的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中,春属阴,夏属阳。
最初的阴阳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是阴。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其实上述几种思维要表达的都差不多,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5. 无中生有 要明白无是什么,无并不是没有。

《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
《老子》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看个译文就行了,但这样就没啥作用了,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

6.全息思想 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叫人副天数。

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感应,在此不多举例了。

7.、要常联想

看到这一面就要同时想到另一面,而习惯了1 1=2,G=mg这些东西,看问题就容易被框死,容易变得绝对。
比如有人问乾代表的颜色究竟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本书说红色,那本书说蓝色,不代表他就是大赤色或蓝色,他也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不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比如阴阳,阴阳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东西,黑白也是阴阳,你现在握着鼠标,手心手背也是阴阳,上面已经举过例子了。
再举个例子,坤,卦辞有一句是“利牝马之贞”,牝马是母马,母,《象》中有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母亲具有什么特性,承载、包容、孕育,正和大地是一种属性,所以坤为地为母,当然还可以为很多其他的。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若是一个人真能明白《易经》里面的智慧,并把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便会发现万事万物都依循《易经》中的智慧运行着。这本书确确实实是一本“神书”。但只要是看不懂的人越学越糟糕。民间说法是要想学易经首先要开天眼。先说前面,我为啥要学易经、
学了易经之后,我发现这个世界原来真的有一种全世界人民都会默默遵循但不会发现的隐形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只有咱们中国老祖宗,也就是伏羲,还有诸位先贤发现了,并且流传下来了,这个规则就在易经当中,而且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等你去学,但是你确实是有自由可以选择学或者是不学,不学也没什么问题
研究伏羲易的田园老师说,这种规则并不是你告诉他有,他就回去学习的,这是一种福慧,是那种要有大福报的人才能有资格走进的世界。所以你走不进,也不能怪易经
第二个问题,易经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我学易经这么多年,倒还真的没见过谁被易经毁掉了,而且,题主的毁掉是个什么概念呢,
是一个人接触了易经之后,整个人就废了?
我看不见得吧。

5、 学易经的人下场很惨,真正的易经是很吓人的

学的人下场很惨

古人说,人的命运跟几大因素有关系,一是积德,二是风水,三是读书。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趋利避害,逢凶化吉,但往往结果总是不如意,甚至有时候灾难来临,束手无策,从此你的命运就走了下坡路!

命运的和天规,中其实早就说透了。

很多人说是,但种种证据证明,其实是超科学!的64卦,每一卦都对应着不同的选择,因此就会有不同的遭遇,命运也就会大不相同!

《》里,有过这样,“《》之重,在于包罗万象,点透世人。”

这就是的神奇之处,它能够让你知晓命运的规律,尤其是透露了一个人灾祸来临的3大征兆,你若是能读懂,能把握,便能改变命运!


德不配位

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讲: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就是要是你的地位配不上你的德行,那就一定会有灾祸,如果你的德行很薄,却位居高位,将会摔得很惨!如果你的能力不强,却想要谋就大事,这就是自不量力!

这时候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自己是哪种人?如果感觉自己德不配位,或者是智小而谋大,又或是力小而任重,就一定要注意了!

人不自救天难佑

中有:自天佑之,无往不利,意思就是只有你自己努力,上天才会更加你,这样你才能无往不利,飞黄腾达!

那些自己不努力,还指望天上掉馅饼,机会砸在自己眼前的人,实属做白日梦!

《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生在世,一定要自己活出个样来,自己去努力,便是顺应了,只要是顺应了,上天就会你,发大财,行大运,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相反,若你遇到了困境都不自救,只会越来越穷!

不会变通,一成不变

古人说:君子器于身,待时而动。

中说:“顺天应人,适时而动”,天下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为我们也是必须要做出改变,顺天应人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

《.艮》曰:“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意思是,该停止的时候,就要停止;该行动的时候,就要行动。只有在行动和停止时都不失时机,他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教会我们的就是用这些知晓的规律来掌握我们的命运,试想,如果你已经知道这些征兆还有规律,肯定就能趋利避害,人生自然就会一路顺畅!

不仅仅是整个世界的智慧书籍,还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

《》()、《》、《》被称为对中国文化以及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尤其是《》,从古至今,研究《周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经邦的大人物。

孔子说读懂了《周易》,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朱熹集北宋以来易学之大成,亲自注解《周易》。

以易学术数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建立大明王朝;

曾国藩床前案头都放着《周易》,时时研读。

马云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比常人更早读《周易》。他还认为,职场人都该去《周易》里拜拜师。

我们普通人学习,便能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让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

很多人跟我说,自己想要学习,但是原版的内容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看不懂,建议大家看一看我每天都在看的《图解》

这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原版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成了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看不懂文言文的,就很容易能将里面的内容看懂了!

关键是这本书,还配有几百张的图,将64卦背后复杂的知识还有智慧用图解的方式画给你,这样即使是普通很容易就能看懂,刚刚入手的小白很容易就能学会。

关键是它还会结合我们生活中具体的案例,这样我们就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变成真正对自己有益的!

不读,你就不能知晓命运的规律,也就不能把握如何做出判断,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人生才会更加顺畅,不然一步错不步步错!

《》可以告诉你,根据今时今日的条件,如何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每选对一次,成功几率放大10倍、20倍!

闲来无事读一读,便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畅!

一本图解,只需要56元,也就是一顿饭钱,就能让自己受益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想看的朋友, 下图购买:

以上就是与学的人下场很惨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真正的是很吓人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